日期:2013-07-08 作者:王志权 来 源:腾讯 |
最近,参加茶界一个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茶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其理由是我国年人均消费茶量还有提高余地。例如爱尔兰人年均消费茶叶达2.6公斤,土耳其人均2.56公斤,而我国仅为0.61公斤,不及前者的四分之一。据专家介绍,人每天需喝茶叶3~6克,即两杯茶。可见我国“人均还差一杯茶”。
要说起来,我国去年茶总产量176.1万吨,居全球第一。而且增产潜力巨大,那为什么“人均还差一杯茶”呢?
除去人口众多、茶叶出口的因素外,答案无非两条:一是消费量低,人们不喝或少喝茶;二是竞争激烈,茶叶替代品“略高一筹”多占了市场份额。
茶叶消费不足是摆在茶农、茶商面前严峻的生存问题。
做茶叶23年的信阳茶农老赵在会上对我说,他的茶叶库存已超过2000公斤,愿以成本价出售茶叶。他对茶叶销量明显下滑十分不解:“优质毛尖凭啥连信阳都出不了?”
好茶为何没人要?除了消费者不懂辨识茶叶外,茶叶市场不够规范,欺骗消费者的现象较多以及产销中的一系列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例如陈茶冒充新茶;
例如茶叶价格混乱,市场上经常出现茶叶品质接近,价格却很悬殊的现象;
例如茶叶净重“缩水”,茶叶大多被包装在精致典雅的礼盒里,导致很多消费者不去关注茶叶的重量,茶叶斤两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茶农缺乏生产资金,拖欠采摘者工资而致使茶园产量缩水。
这种种的例如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近日国务院发布“金融10条”,其中“增加‘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来源,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就是措施之一。
消费升级还需要养生健康消费观的正确树立。
近年来,乌龙茶在日本市场上的销售势头日益强劲。日本市场上乌龙茶饮料的原料茶叶均为从中国进口。1997年日本乌龙茶饮料产量达117.8万千升,已经超过了可乐饮料115.2万千升,十年后,乌龙茶在日本清凉饮料市场上跃居第一位。而我国呢?碳酸型饮料在夏日畅销中已令茶叶无奈地退守一隅,但茶叶突出的健康功效仍在不断向消费者发出“再喝一杯茶”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