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08 作者:王川 来源:西藏商报 |
自从茶叶诞生伊始,就是一种人与自然沟通的方式,一门艺术和一种人生。
掌控温度的艺术
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茶可以分为白茶、黄茶、绿茶、青茶、红茶、黑茶和花茶。神奇之处在于,来自同一棵茶树的叶子,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味。
从茶的生长采摘到制茶再到泡茶,每种过程都是与温度相关的艺术。
以中国采茶为例,茶品质最好的是在清明前采摘的茶,称为“明前茶”,又被成为“头春茶”,只是刚抽出尚未打开的嫩芽尖,叫做“莲心”;谷雨采摘的茶,为“雨前茶”,已经打开一片嫩叶和抽出的另一个新芽,叫“旗枪”,形状类似一支枪和一面旗;立夏采摘的茶叫“三春茶”,由于有两面小叶和中间一个嫩芽,所以叫“雀舌”;立夏以后一个月内采摘的茶质量较差,是“四春茶”也叫“梗片”,一般用于制作较低级的加工茶。再以后的茶叶几乎不能用于制作饮用茶。
茶叶采摘后,开始了制作茶叶的过程。制作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在不同温度下来完成。制茶过程一般分为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 →精制 → 加工→包装→(成品)这几个步骤。不同种类的茶这些过程会不一样。例如制作白茶只需要经过萎凋和烘干,不揉捻;制作绿茶需经杀青、揉捻、干燥,直到大部分白毫脱落,而白毫越多,说明绿茶越好;而制作红茶需要发酵。尤其是在揉捻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茶人用双手在高温下手揉的茶叶口感会很好。
等茶叶制作完毕,泡茶除了讲究水质外,更讲究水温。一般而言,若以温水来沏茶,茶叶只是僵硬地浮在水上,闻不到它散逸的清香。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在一次又一次的冲沏下,茶叶不停翻滚沉浮,不断舒展,如云霞般绽放,溢出或如春雨般清润,或如夏日般的奔放,或如秋风般醇厚,或如冬雪般沁人的阵阵幽香。
一段旅程 一种态度
茶,以解读中国文字的方式来看,人处在草木之中,茶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的象征。从人们开始饮茶起,茶以它的包容性,给人们的生活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中国是茶的故乡,这里不仅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树,茶叶也被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被视为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相传神农尝百草后感到不适,躺于树下,见到一种开白花的植物,便摘下嫩叶咀嚼而治好。到殷周时,茶不仅用作药物,而且开始成为饮料,因此后人便开始喝茶的习惯。成书于公元前8世纪的《诗经》中亦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据陆羽《茶经》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中国俗语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都表明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茶也与高深莫测的“道”连在了一起, “茶道”这一词最初见于唐代《封氏闻见记》:“……茶道大兴。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而茶道的创始者,正是《茶经》的作者陆羽,后人尊称其为茶圣。茶道在9世纪随着佛教传到日本后,日本举国上下盛行饮茶之风,并在修行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中,茶道进一步提纯为一门“和、敬、清、寂”的禅门艺术。禅茶一味,道在茶中行。
从古至今,人们的饮茶方式在不停地改变,茶树的种植范围也在不停扩展,只要是能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茶树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滋味。
在不产茶的地方,经过一段旅程,茶到人们的杯中,这段旅程是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人们始终相信,在品茶的过程中,在这些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叶子中,能找到安放心灵的家园。
在人们生活中,往往一杯茶水见人情。茶,是一种人生,是人们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以泡茶为例,泡茶的过程无非是拿起,放下。人生不也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