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18年9月1日至30日茶文化产品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4953

书名:《茶叶种植基本技能》

版别: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林素彬主编

书号:ISBN 978-7-5167-1261-0

定价:9.00

出版日期:201408

内容提要

林素彬编著的《茶叶种植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首先从茶树基本知识进行介绍,让学员首先从认识茶树开始学习,在此基础上,对茶树生 长的环境条件、茶树的繁殖、茶园管理、茶叶采摘、 茶树灾害性气象的防御及补救、茶树病虫害的防治等 内容进行分析,使学员通过学习能能够达到茶叶种植岗位的工作要求,快速上岗。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根据 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从茶叶种植的基本岗位实际 要求出发,针对初学者的特点,力求做到精简理论, 突出技能操作,从而强化实用性。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采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一步一步地介绍各项操作 技能,便于学习、理解和对照操作。

 


第二名

编号:GDZPS7509

书名:《茶业机械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金心怡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23845-9

定价:49.50

出版日期:201804

内容简介

金心怡主编的《茶业机械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为茶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茶业机械学课程的全国规划教材,同时也适用于茶叶加工工程、茶叶加工学课程教学参考书。本教材包括茶业机械基础、动力机械、茶园机械、茶叶初加工机械、茶叶精加工机械、茶叶再加工机械、茶叶深加工设备、茶厂建设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系统介绍了茶园机械、茶叶加工机械各主要装备的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是一本全面介绍茶叶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教材。

本教材比较全面地收集了茶业机械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成果,充分反映茶机装备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研究。全书图文并茂,文字条理通俗易懂,既考虑适用于全国各高校茶学专业的需要,又保留一定的地方特色,反映出福建乌、绿、红、白、花多茶类加工机械装备特色以及海峡两岸茶机特色,可作为高等院校、高职院校茶学专业的学习教材,也可供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生产一线人员学习和参考。

 


第三名

编号:GDZPS6004

书名:《茶叶密码》

版别: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郝连奇编著  张正竹审阅

书号:ISBN 978-7-5576-0831-6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603

内容简介

《茶叶密码》并不是茶叶学术性的研究类书籍,只是一本茶叶科普类图书。目的并不是在茶叶生物化学、审评与实验上进行深度探索,而是定位为一本有关茶与健康的普及型小册子。

《茶叶密码》告诉我们,茶叶主要含有哪些神奇的物质,影响我们口味的是哪些物质,对我们有保健功能的又是哪些物质。

本书的价值在于将复杂难懂的茶叶生物化学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神秘的化合物能够看得见、喝得到,变成可观、可感、可触的东西。在富有趣味的表述中,不仅知道了怎样泡好一壶茶,而且明白了茶对健康的意义。

    郝连奇,男,1971年出生,现任天津市茶叶学会理事长,天津津门紫砂会馆馆长。硕士、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考评员。199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曾就职天津市茶叶公司,创建天津市胜利路茶城,茶语器文化中心,非常茗连锁店,草木人职业培训学校,多年来一直从事茶叶的研究和科普工作。被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聘请,录播17集《茶与健康》节目。

 


第四名

编号:GDZPS3469

书名:《云南普洱茶化学》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龚加顺 周红杰编著

书号:ISBN 978-7-5416-4157-2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110

内容简介

    该专著是周红杰教授和龚加顺教授带领团队成员10余年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同时也囊括了国际、国内普洱茶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专著提示了普洱茶茶原料、加工、储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机理;阐述了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光谱学特性、生理功能及这些特征成分对普洱茶品质的重要贡献;阐明了主要成分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提出普洱茶品质评判的标准。该书还在普洱茶风味化学、普洱茶安全性、普洱茶保健功能及其物质基础、普洱茶功能性成分提取方法与应用以及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龚加顺,1991年9月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1995年6月获学士学位。1995年9月到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茶叶深加工工程。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9月考入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攻读蔬菜学专业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刘佩瑛教授,主要研究蔬菜生物学及生物技术。2001年6月获农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10月获台湾中华发展基金资助,赴台湾中兴大学食科系短期学习、交流。2000年11月获得日本国际茶叶协会O-CHA (TEA)创新者学术奖励基金资助。并于2001年12月赴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静岗大学农学部进行短期学习、交流。2001年7月回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任教。2002年9月被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大学联合招收为在职博士后。现为硕士生导师和学术骨干,中国魔芋协会理事。主持国家基金1项、省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1项,参加11项目,在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生物工程学报》(英文版)、《药学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中草药》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1篇。主编《云南普洱茶化学》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副主编2部。曾获得校师德先进个人和教学质量评比二等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申请专利18项,获授权专利8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

教学课程:本科生的《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评价》;研究生的《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专题》(部分教学)及《食品科学Siminar》(部分教学)。

科研方向: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生物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和食品功能性与安全性评价。现主要研究魔芋保健食品、天麻素生物合成、普洱茶化学成分及植物天然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第五名

编号:GDZPS7290

书名:《我要当茶艺师》(发现与培养儿童职业启蒙绘本)

版别: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刘香英著  幸福猫儿童文学工作室绘

书号:ISBN 978-7-5068-6768-9

定价:13.00

出版日期:201803

内容简介

《发现与培养儿童职业启蒙绘本》图书生动有趣的系列读物,从不同职业的日常内容、职责、快乐和困难等方面,鲜活地为孩子们呈现了一个个有趣的职业全貌,旨在帮助宝宝了解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职业知识、启蒙职业意识。通过阅读职业启蒙系列绘本,不仅可以让宝宝开阔眼界,增加对社会的认识,还可以让宝宝了解不同职业的社会分工,学会崇尚劳动,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刘香英,自幼酷爱写作,坚持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出版了数十本少儿图书,《幻想公主日记》、《香水谜境》等,并且与全国四十余家少儿报刊密切协作,(其中《360°图解十万个为什么》曾荣获共青团、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青年读物委员会的大奖。《罐头的发明》曾被《青少年科技博览》选送审评,荣获优秀科普作品奖。

 


第六名

编号:GDZPS4426

书名:《中国茶医学研究进展》(中国茶医学研究大全之一)

版别: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

书号:ISBN 978-988-19447-8-8

作者:董建文主编

定价:28.00

出版日期:201012

内容简介

    《中国茶医学研究大全》系列丛书,是董建文教授对中国40多年来茶医学研究发展的全面总结,汇集了我国大量医学专家对茶医学的研究成果和推广应用的进展。书中从茶的起源、茶文化、茶与中医学以及世界医学界对茶的研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茶医学的创建及发展历程,并对茶叶中的核心物质——茶色素的药理和药效研究,从实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方面的充分论证了茶色素“无毒副作用、多靶向、治本、长效”的药用特点。

    《中国茶医学研究大全》是目前茶医学研究领域最深入、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的权威论著,代表着当今世界茶医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全书共6册:《中国茶医学研究进展》、《茶色素药理及药效》、《茶色素降血脂研究》、《茶色素防治心血管病研究》、《茶色素防治脑血管病研究》、《茶色素抗肿瘤研究》,共70余万字。

    董建文,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卫IV项目)学术部主任,国家(1035工程项目)学术部主任,美国中华医学研究院院士,国际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茶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专家组组长,中国茶医学应用推广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1934年生于北京,曾参加抗美援朝,1959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疗系,先后任职于天津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浒病学研究所、全国临床科研协作中心等单位。数十年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专著、译著400余万字,其中《医学教育手册》、《人体形态学》等论著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潜心于对祖国茶医学的研究,最早提出了“茶医学”的概念,创建了茶医学领域,从立论、研究、到学术体系的完整建立,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茶医学第一人”,曾数次代表国家参加国内外茶医学学术会议。

    主编的《中国茶医学》、《茶色素与健康》、《中国茶色素临床科研成果专辑》等茶医学科研专著,开创了中国茶医学系统性理论研究的先河;本次出版的《中国茶医学研究大全》系列丛书,为世界茶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为在茶医学领域突出的成就,被收入《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科技精英大辞典》。

 


第七名

编号:GDZPS7488

书名:《中国水仙茶》

版别: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育松编著

书号:ISBN 978-7-5615-6924-5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1808

内容简介

福建是茶叶大省,水仙茶是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属于乌龙茶类中的佼佼者。水仙茶在福建省有千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底蕴。只有打造国际大品牌,才能在强手如林的茶市中纵横驰骋。推行品饮水仙,提高生活品质,通过开展推动城市生活健康和谐的茶事活动,宣传水仙茶,让水仙茶文化与茶经济互动共荣,这是我们茶人现在和将来的使命。全书内容丰富,茶墨俱香,既有史料性、知识性,又有可读性、趣味性,是一部颇具特色又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

张育松(原名张玉嵩),1951年生,福建南靖县塔下村人。1979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今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毕业留校工作至2011年退休(返聘3年),投身茶事40余年。教授级高级农艺师。2007年荣获中国茶叶行业年度推荐经济人物,2011年荣获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贡献奖,为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制茶师、国家一级茶艺师、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级考评员(茶艺师、评茶师)与评审专家。内蒙古兴安盟育松茶品研究院顾问、福建育松茶叶科学研究社顾问、福建省茶道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福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会党支部书记。

作者主要出版著作有《茶叶审评与指南》《中国名茶铁观音》《绞股蓝开发与应用》《茶叶与健康》《福建名茶》《中国水仙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绞股蓝系列研究论文18篇),发明专利2个。2009年,农业部聘其为《中国绞股蓝标准》制订专家,研制的绞股蓝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科学进步三等奖。

 


第八名

编号:GDZPS5159

书名:《茶道》

版别: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郑姵萱著

书号:ISBN 978-7-5502-4425-2

定价:78.00

出版日期:201501

内容简介

     学习日本茶道,增添生活中的各种美好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澳洲初次接触日本茶道与舞踊至今,不知不觉二十个年头就过去了。从学习 、挫折、成长,到今日以一个专业的传统文化老师进 行教学,能够拥有机会将这二十年的点滴心得分享给 大众,感到由衷的开心与喜悦。

     自小与阿嬷感情超级深厚,她老人家的日式教育 ,在我小小年纪时便打下了对未来学习的基础。她教导我自律、规矩、正直与为他人着想,同时也教导我 面对逆境要有坚持的勇气。而这些珍贵的人生道理, 在学习茶道、日本舞踊等日本传统文化中,更是屡屡 被提及。在这些文化滴水穿石的影响下,它们也成为我在社会上立足的最重要的处事准则。而日本文化的 美好,让我在升学时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淡江日文学 系,更进一步地去探讨日本文化的精髓。

     在学习茶道的头几年,我同时还有其他工作,每 每到了该上课的时间,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准备上课,在规律的上班生活中,为自己增添了一些新鲜和精彩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随着不同的季节与机会,我 跟随着老师参加不同的茶会,举办不同的茶事,对我 而言,随着时间与经验不断的推移,茶道是一种累积的宝贝。有时生活上不如意时,因为拥有茶道这个学 习重心,无形中也扩大了我生活的弹性与广度,很多 事情,就在专心点茶之时,将烦躁随心而消,不再钻 牛角尖。因为茶道的深与广,我的世界也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因缘际会下,开始了教学的日子。即使身为老师 了,也不敢就这样松懈了学习。而教室里的学生是茶道给我的另一样宝贝。教学相长,对于茶道我也有了 更多的认识。孩子们因为茶道而训练了他们的专注力 ,这使他们能够在升学气氛高涨的中学时期,更加专 注地去学习。也有正值花样年华的新人,选择了这样内外兼修的学习,日复一日,养成了美丽的姿态与宽 广的胸襟,对于事物更是洒脱中拥有了不同的见解与 创意。

     在一些上班日的午后,还有一些主妇,退休了, 孩子们也大了,当不再需要将全副心力放在工作与家庭上,我们一起在茶室中学习,心情的充实让她们的 脸上也充满着年轻人的耀眼光辉。许多人会问我,谁 适合学茶道?茶道可以学多久?或是茶道可以学到什 么?以这么多年来的体悟与经验,我会说,只要有想学习的心,谁都可以学习茶道,没有资格限制,也没 有条件要求,学习会有小挫折是难免的,但是时间久 了,茶道自然会在身上留下弥足珍贵的印记。无论何 时,不嫌早,也不嫌晚,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来学习茶道,都会拥有自己一份独一无二的体验与阅历,这种 不被年龄资历限制的学习,也是茶道的一种魅力。

     对于我而言,茶道是一个通往世界道路的敲门砖 ,无论学习多久,都会有着新鲜的体会。人生无常,所以更应珍惜当下,每一刻都是不同的体验。持续学 习,就是累积生命的厚度,就是不断给予自己开创灿 烂的机会。

     感念这一路上不断给予我最细心指导的老师和许 多在茶道道路上的同伴以及陪伴我成就此书的各方前辈,没有你们,不会有今日的我。一路走来,二十载 转眼而过,这段日子对茶道的学习,也才只是初窥茶 道殿堂之美的一隅。这段时间的付出与努力,也有幸 获得了台湾第一位里千家准教授资格。但在荣幸之余,也感到身负责任,要把在茶道中所得的到不论是身 或心上的扎根于台湾。感谢出版社给予我一个讲述理 念与期望的机会,茶道的美与珍贵,已有许多的前辈 多次论及,在这里,希望将这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的观念,让更多人可以亲近和了解。茶道的世界广博 ,在此仅以初学者或是完全没接触的人也可以轻松理 解的方式,将茶道的基础知识带给大家,让本书的读 者都能以最简单、轻松的方式认识茶道。

    中国第一本详细讲解日本茶道的文化美学解析书!跟着做就上手,成为一个优秀茶会主人的必修书!中国研习日本茶道第一人郑姵萱倾力编写! 《茶道》内容有:日本茶道精神与茶道历史,茶室、茶道具介绍,如何做一个茶会客人,怎样完成一个茶席,全面详解日本茶道。 超简单茶席准备与抹茶打法,超详细分步图解与萱老师小叮咛,跟着做,你也可以完成一个标准茶席。清新自然的版式,配以极具美感的茶道演示图,以最轻松的方式,让您一次掌握日本茶道的各种礼仪与技巧。

    郑姵萱编著的《茶道》详述了日本茶道的历史、 精神内涵,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通过学习茶道的各种摆设、礼仪、茶室空间等,体会独有的日式美学和传 统礼仪之美。以中国人的学习、阅读习惯为撰写角度 ,搭配详细图解,传授正确的茶道入门知识,从而做 个受欢迎的茶会客人,或者自己也可以完成一个标准的茶席与朋友共享。清新自然的版式,配以极具美感 的茶道演示图,以最轻松的方式,让您一次掌握日本 茶道的各种礼仪与技巧。人人都可以自己点一服茶, 享受那沉静的心灵自在。

郑姵萱,中国研习日本茶道第一人,台湾淡江大学日文系毕业,现任京华日本文化学苑负责人与艺术总监,为台湾第一位取得里千家茶道准教授资格的人,同时身兼华山流日本舞踊师范与京都和服学院上级和服着付师即讲师,并拥有小呗三味线名取资格,是台湾唯一一位兼具四项日本传统技艺执照专业资质的人。潜心研习日本茶道二十余年,与众多茶道资深人士交往甚密,受到众多茶道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第九名

编号:GDZPS7480

书名:《广东普洱》

版别:中国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成 桂埔芳著

书号:ISBN 978-988-98243-7-X

定价:32.00

出版日期:200609

内容简介

从1957年第一块广东普洱茶饼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老茶人的故去,广东最早开始研制普洱熟茶技术的那段历史也日益湮没在时光深处,越来越少人知道广东茶人曾经创造的现代普洱茶史。

2005、2006年间,普洱茶市场大热,关于普洱茶的各种信息骤然增多,其中一些说法引起了80岁的老茶人张成的注意。比如提到普洱茶时只知道云南,而当时国内市场对芳村茶叶市场也有一个误解,说芳村市场有很多假货、劣货。

张成曾经是上世纪50年代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普洱茶三人攻关技术小组的成员之一,致力于茶叶工作56年,亲历了广东普洱茶从诞生到发展的整个历程。因技术小组另两位成员以及更多老茶人的故去,张成深感还原历史、填补历史空白的重担落在自己身上。

张成找来曾经的同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担任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品质检验工作的桂埔芳,两人决定合作写一本关于广东普洱茶的书。

“张老觉得要为广东人争口气,他亲身经历了广东普洱茶那段历史。他断断续续看到的信息,觉得很多东西被人误解了,后人不知道了,所以他觉得自己很有历史责任要把它保存、传承下来。当时张老有严重哮喘,足不出户,他就经常发短信给我,有时晚上想起一段就发一段,第二天我再把他发来的内容录入电脑里。”回忆起当时著书的情形,桂埔芳还很为老人的精神感动。

2006年,由张成口述,桂埔芳整理的《广东普洱》出版了。这本只有49页的薄薄的册子,填补了现代普洱茶历史中空白的一段。在张成老人已经故去的今天,桂埔芳带着这本书,接受了信息时报的专访。

根据张成老人的介绍,传统的原料普洱茶有三千年历史,但只能作为原料不宜直接饮用,而广东现代普洱茶的历史只有百年,而且其创始可谓歪打正着。

广东普洱茶创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身是由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晒青毛茶演变而来。云南最初并没有做熟茶的概念,广州十三行是全国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云南的生茶、散茶都往广州运过来。当时由云南到广州,交通极为不便,茶叶用骡马驮运,少则三两个月,多则半年以上。长途跋涉,日晒雨淋,温湿交加,茶叶抵达广州后往往都已有不同程度的陈化变质,生茶的刺激感、涩感却发生了转化。这样的茶推出市场后,颇受消费者欢迎,引起了茶商的兴趣。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省港澳的茶商都是紧密相关的,广州茶商在港澳开分店、分号,港澳茶商也会在广州开分店、分号,通常都是家族式经营。那时港澳销售的普洱茶都在广州、珠三角加工后供应。后来这条线被切断后,港澳茶商购进青毛茶原料就地加工,但港澳之地寸土寸金,受场地狭窄、人工昂贵的限制,无法大批生产。

1953年,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成立。在当时计划经济年代,茶叶属于统购包销的商品,全国仅有广东、福建、上海有出口经营权。

因港澳茶商对普洱熟茶有出口订单的需求,1955年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成立三人普洱茶攻关小组,开始着手进行人工加速后发酵普洱茶工艺技术(俗称普洱茶发水技术)的研制。距离现在芳村茶贸市场仅一箭之遥的大冲口加工厂,就是当年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加工普洱茶的原始基地,也是普洱熟茶生产工艺化开始的地方。

根据张成老人的回忆,广东普洱茶加工技术的研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原来普洱茶的加工是分散在民间茶商之间,以作坊式的小手工业形式操作,各自为政,互不外传。加上当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民间茶商或因心存疑虑,怕做坏茶难负责任,不予合作。张成和同事们的技术攻坚只能边做边摸索。

“加工普洱茶涉及水温、湿度和温度,关键工序是渥堆。广州高温潮湿,通风设备最重要。渥堆到四五十摄氏度时必须散开,否则会把茶叶烧坏。当时的车间不够用。1957年春,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有一批普洱茶发酵急需摊晾,原来准备的场地因漏雨潮湿无法使用,趁着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春季交易会闭幕撤场的空隙,将这批茶叶装运到当时的中苏友好大厦,茶叶下面垫竹席,四周用大马力风扇吹晾。”桂埔芳转述老人的记忆。

攻坚两年后获得成功,这种技术大大缩短了之前传统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为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的革新做出开拓性贡献。第一块广东普洱饼茶1959年面世了,张成老人一直保留着这块饼茶。

经过加工后的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陈香独特,滋味醇厚回甜,特别适合港澳及东南亚、日本等市场消费者的口味,深受欢迎。《广东普洱》提供了一些当年出口的数据,普洱茶的实际出口是从1957年开始的,到1983年跃升到居各种出口茶类的首位。

除了出口,广东普洱茶在七八十年代也深受本地消费者的欢迎。老一辈广州人认为,广东气候湿热,普洱茶由于其加工工艺后发酵的特性,茶性平和,适合广东人的体质,特别是老年人,所以有“寿星茶”、“伯公茶”之称。

桂埔芳1977年进入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担任品质鉴定和评审工作。如今她是广州盈誉茶叶公司的高级评茶师,一直没有脱离茶业。在她的记忆中,50年代到80年代是广东普洱茶的黄金时代。

广东普洱茶加工工期长,从润水、渥堆到后发酵适度,摊晾,一般需时一个多月到两个月。当时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有两个茶厂,第一个茶厂在工业大道,以加工出口红茶和绿茶为主,第二个茶厂在东晓海印市场附近,是专为普洱茶加工、分筛、整形、拼配的第二茶厂。

“80年代是广东普洱茶的高潮,那时候我们省公司下面的各个子公司比如肇庆、四会等,各地县市都在做普洱茶,尤其是肇庆搞发水很好,因为发水茶需要场地,他们那边有防空洞。二厂存放空间不够还把东晓公园下面的人防工程作为茶叶寄存的仓库。当时我是做品质检验的,经常要下厂,要跑防空洞,看到茶叶一堆一堆的。防空洞里比较阴潮,但湿度不够的时我们还要用麻袋盖上去,然后喷水。”桂埔芳回忆道。

广东普洱茶早期的原料都来自云南,在50年代研制成功后,70年代,包括昆明茶厂在内的多个云南茶厂便派了专人过来广东取经学习,将技术带回云南,后来还以现代化设备加以提升。不过到了80年代,广东的技术也不轻易外传了。

桂埔芳分析,广东普洱茶技术后期不再外传,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从1949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普洱茶都属于广东独家经营,后来由于市场发展需要,原料由广东、广西、云南扩充到海南、四川、越南等。1974年,外贸体制改革,出口权下放到省,更多省份有普洱茶出口。80年代后,茶叶市场全面开放。当时一些产茶大省出于本位考虑,阻止茶叶外流,影响了广东普洱茶的原料来源。因为商情所需,广东也开始对自己的普洱茶加工技术有了保护意识。

此外,普洱茶菌类发酵会滋生一种螨虫,杀螨的技术是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与中山大学生物系合作研发的,当时普洱茶整个工艺流程包括杀螨,都属于广东的专利,不便公开。

还有一个原因与出口有关。普洱茶这种菌类发酵属于有益菌,但因为茶类是食用的,有些国家首先要求几个理化指标。“按照正常程序的话,普洱茶的理化指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还是会针对不同的出口国家要求用不同的工艺来操作。”桂埔芳解释。

1984年,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英德召开了全省普洱茶加工现场会议,整理收集了有关普洱茶的加工原理,操作规程,茶机制造,仓存储旧,生化研究,防虫除螨等论文12篇,这是自有商品普洱茶以来的第一本文献,受当年客观条件所限,一直未对外发表。

桂埔芳在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期间都没有看过这套文献,直到2006年她写作《广东普洱》时,曾任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出口部科长的徐福祥老人把这套文献交给她保管,她才得见。如今她好好地保留着它们。

 


第十名

编号:GDZPS3852

书名:《茶席设计》(第4次印刷)

版别: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乔木森著

书号:ISBN 978-7-80646-862-3/G•403

定价:39.00

出版日期:201207

内容简介

    “茶席设计”是当代茶文化的新兴学科,正有待茶学界予以研究。早就听说,要构建中国当代茶文化学。这是一件大事。许多茶学研究者已从无林止地诠释古人的茶文化文献中走了出来,或从反复进行茶知识汇编走了出来,大家都开始把目光投入当代中国茶文化实践的研究与探讨中。那些陆羽在《茶经》中还未来得及涉及到的一些坚硬而又新鲜,急迫而又顽固的问题,有望在不太漫长的日子里有珍上系统而科学的解答。实在是因为时间太短,本该应从“茶席设计”掘入,挖出一口静静的茶艺结构深水塘;或者把茶席设计中的每个构成因素逐个的振在手中分仔细把玩,玩出它们与茶的千年姻缘有条不紊事,起码,还能够把系统再梳理几遍,让辨析的长发如浪一般飞扬,说不定还能多留住几眼情人的目光……可如今,这些仍属美好的愿望。匆忙中拿出的这《茶席设计》,尚显粗糙,好在是一种探路。一种上会遇到指点之人。这是我时刻年盼望的。

乔木森,男,1952年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早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曾出版小说、电影、戏剧作品多部。1988年开始茶文化研究,挖掘、整理中国古茶道30余种,并创办中国茶道艺术团,在国内外演出近3000余场。现为上海市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教务主任,主要从事茶文化研究与教学。即将出版的作品有《中国茶道表演语汇》、《中国古茶道表演》、《现代茶道管理与营销》。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中国区22个茶文化产品销售点的销售量

茶书网中国区总部: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联络处: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