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茶业逸事>详细信息

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徳镇概况

日期:2014-05-01                   作者:               来源:安溪县感德信息网

感德镇—中国茶叶第一镇

     感德镇地处安溪的西北部,距县城68公里。东连剑斗镇,南接长坑、祥华、福田三乡,北邻永春县一都、横口两乡,西毗漳平市,西北与桃舟乡交界,总面积211.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和2个镇办场,至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5.8万人。是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出生地,是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也是安溪名茶铁观音主产区之一。
    

    以德感人
   

    从考古发现的石器、陶器等文物看,早在殷周时代,就有人类在感德这方水土上生活。在宋代,感德寓“以德感化”之意为金田乡感德里,自古至今,感德就以“感恩尚德”著称。早期保生大帝——吴真人的慈惠济世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多年来,感德人就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生活的。功成名就的人,会感谢父母师长对他的深深教诲。远离家乡的人,会思念家乡故土的山山水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终于有了干部群众的团结精神,有了民营企业家的重教捐资助学,有了海内外乡亲的家乡情怀,有了干部创事业、能人办企业、群众兴家业的良好局面……,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感德人的感恩之识、之说、之举,才使得感德社会多一份文明、环境多一份祥和、家庭多一份和睦,为感德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
   

   以茶富民
   

    感德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以其“质优、味香、韵浓”的特点享誉国内外,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镇拥有茶园面积4.8万亩,年产量5800吨,茶叶产值超过12亿元。近年来,感德镇根据全镇茶叶生产实际和内外销市场的变化,适时提出“生态、优质、品牌、文化”的茶叶发展战略,茶业富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走出了一条地地道道的“茶业富民”之路。广大茶农在致富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在制茶工艺上不断创新,生产出各种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有正味做法、消青做法、拖酸做法等多种茶叶)可供茶商选择,特别是积极探索推广空调制茶技术,更为安溪茶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今,感德镇注重在培植感德茶叶企业个性品牌持续打响“感德铁观音”整体品牌上下功夫,做大做强茶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感德镇已成为茶叶生长环境最优越、茶叶科技最普及、茶叶制作工艺最精湛、茶叶技师最多、茶叶质量最优、茶园产值最高、茶叶交易市场最活跃、茶农收入最高、茶企品牌最多、茶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茶业强镇。2010年11月被评为“中国茶叶第一镇”。
   

    以矿兴镇


    感德镇属于资源型的乡镇,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有铁、石灰石、煤、锰铁、铅锌、铜等10多种矿藏,储量丰富。位于感德潘田村的潘田铁矿,共有19个矿床,储量达3100万吨,含铁品位达60%以上,是全国少有的优质富矿。该铁矿于2002年底进行股份制改制,改制后的潘田铁矿较大地提升了感德镇矿业生产这一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该镇最主要的税收增长点,为感德经济腾飞注入活力。
    此外,潘田煤矿、霞春煤矿储量达624万吨;尾厝煤矿点、格口煤线、赤坑煤线均有煤层;在潘田矿床,还蕴藏着巨大的石灰石矿,储量达14117万吨;霞春矿点也有长70米、厚15米的石灰石矿,为生产水泥提供原材料。尾厝铅锌矿储量174万吨,霞春的铜、硫铁矿有三矿化带,储量500吨;歧阳、霞春、洪佑等地还有锰铁、铜等多种矿产,洪佑的稀土矿质量良好,含有轻重稀土较齐全的各种元素……这些资源,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得到科学利用。


    以文固本


    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围绕“大感德、大发展、大和谐”发展主线,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步伐,通过组织开展全民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爱感德、爱学习、促发展”的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创业、创新、创造”的能力,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感德镇有完全中学和初级中学各1所,小学21所,公立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所。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网络,逐步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善教为乐”的社会氛围。许多人才从这里出发,走向全省、全国乃至海外,有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汪文顶、莆田师院党委书记陈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的高级工程师汪秋兰、留美工程博士汪金通、留美博士黄振超和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任教的青年医学科学家吴先仁等等。做好宗教文化工作。感德石门村是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出生地,在石门村奉祀保生大帝的庙宇——“玉湖殿”,千百年来游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闽台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在台湾,保生大帝——吴真人的民间信仰,发展极为迅速,其影响仅次于妈祖。近年来,厦、漳、泉及台湾宗教界、学术界、文化界相继联合举办有关吴真人生平事迹、医药等学术活动、纪念活动,著书立说,挖掘宝贵医学遗产,大力弘扬保生大帝的慈济精神。目前,以开发史迹为中心的保生大帝旅游风景区正在加紧建设中,这对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合作与交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好地发挥对台作用。发展旅游文化。着手开展“云中山养生旅游区、茶叶观赏园、龙通土楼旅游”规划工作,搭建基本旅游框架。筹建感德星级大酒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繁荣旅游业。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文体楼和一批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及老人活动中心,繁荣农村文化。建设河滨休闲文化广场,提高镇区品位。实施文明工程。加大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力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真、善、美的良好形象,努力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在深入实施“大感德、大发展、大和谐”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勤劳智慧的感德人民正以空前高涨的创业热情,在这片飘香热土上,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好茶、真人、土楼——这片飘香的热土,诚邀天下宾朋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颜志清)

 

 

 

 

茗王之乡 医神故里 

——话说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镇

 

    海西以西,名茶铁观音故里福建安溪西北重镇——感德镇。这里生机盎然,茶香四溢,满山遍野盛产铁观音,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这里灵山秀水,海峡医神保生大帝吴真人就出生在这里,他生前医德如佛,医术如仙,造福万民。

    走进感德,边品饮香茗,边与茶王们“坐而论茶”,其乐融融;走进感德,拜医神,祈幸福平安,有求必应!品香茗,拜医神。感德作为“中国茶叶第一镇”,以及医神保生大帝出生地,两大品牌如今已家喻户晓。

 

铁观音重镇

 

     感德镇地处中国著名乌龙茶之乡安溪县的西北部,地处闽南厦门泉州漳州金三角之间,居山近海,面积221.7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5.7万人。早在宋代,感德为金田乡感德里,寓“以德感化”之意。自古至今,感德就以“感恩尚德”著称,物产丰茂、养育万民。

    感德镇气候温和湿润,泉甘土赤,土壤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是闻名遐迩的安溪铁观音核心产区。感德茶叶品质超群,以其“鲜爽醇厚、香高悠长、音韵明显”的特点,享誉国内外,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感德产茶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千年。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便是一位与感德茶叶有着深厚渊源的历史人物。南宋灭亡后,谢枋得不愿在元朝做官,便隐姓埋名,来到感德槐植等地讲学、劝道,鼓励民众开垦荒地,种植茶叶。为感谢谢枋得对感德茶叶的贡献,当地茶农尊他为茶王公,明成化五年(1469年),由槐植村民集资兴建茶王公祠,塑正顺尊王金身供奉,以此来纪念谢枋得。此后,每年春季,槐植茶农都会举行隆重的正顺尊王金身巡境活动,祈求保佑风调雨顺,茶运绵长。

 

    茶叶是感德的特色产业。面对国内茶叶市场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感德镇适时提出“生态、优质、品牌、文化”的茶叶发展策略,走出一条 “茶业富民强镇”之路。

 

    在生态茶园建设方面。为了在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感德镇把生态茶园建设作为茶业可持续发展工程,注重打好茶园建设的“生态牌”,积极探索“带状退茶还林”的建设新模式,把茶园建设成公园,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感德镇还主动帮助茶农,联系内蒙古大草原羊粪肥源,并提供资金贴补,大力推广以羊粪为主的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铁观音茶叶品质。

 

    在保品质方面。感德镇深刻认识茶叶卫生质量是茶叶发展的生命线这一主题,积极探索茶叶现代经营模式,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采用 “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品牌茶企+庄园”等多种模式,实施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茶产业的提升发展。

    针对铁观音制作工序复杂,技艺独特情况,感德镇认真实施“茶业万人培训工程”,组建由制茶能手参与的民间茶叶初制研究机构,为茶农提供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的平台,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茶叶的制优率。

   并根据市场需求,在传承安溪铁观音传统做青方法的基础上,感德镇大胆创新,创出了“消青”、“回青”、“脱青”等做青方法。同时发明、推广空调制茶技术,突破传统乌龙茶加工“看天做青”的难题,拓宽茶叶制作技术的新领域。

    目前,不同韵味的感德铁观音,产品质量上乘,受到消费者青睐。每到产茶季,万商云集感德镇,感德茶市,成为乌龙茶铁观音茶市场的方向标。

 

   在抓品牌方面。感德镇重视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出台一系列创品牌的奖励办法,提高感德茶叶企业争创品牌意识。目前,已有“龙馨”“琦泰”“庆芸”等茶叶品牌,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碧峰”、“ 溯源”、“甘泉” 怡芳等茶叶品牌,获得泉州市知名商标称号。

 

   在文化传承方面。立足“文化是茶叶发展的支撑”的高度,感德镇重视举办“茶王赛”,成立了安溪县首家乡镇级茶艺表演队和少儿茶艺队,提高感德铁观音的宣传效果。

   几年来,感德镇举行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举办全省摄影大赛,组织国内摄影家、书画家、文艺家来感德采风采访,为茶产业注入浓厚的文化内涵,扩大感德的对外影响。“感德感恩?茶运绵长”,感德的祈茶福仪式,受到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权威媒体的报道。

 

    如今,感德镇拥有茶园面积近5.8万亩,产量4700吨,茶业产值超过12亿元,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铁观音茶叶质量和产值,均居安溪县全列。

    最令感德人振奋的是,2010年,感德茶叶以“生长环境最优越、科技最普及、制作工艺最精湛、技师最多、质量最优、茶园产值最高、交易市场最活跃、茶农收入最高、茶企品牌最多、茶文化底蕴最深厚”等十大优势,在全国产茶乡镇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国茶叶第一镇”荣誉称号。是年11月13日,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桓玉珊先生,商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何济海先生,为“中国茶叶第一镇”揭牌。

 

“医神”保生大帝故里

 

    感德石门村是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出生地,位于石门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湖殿”,是奉祀保生大帝的祖籍殿,千百年来游客香火鼎盛,络绎不绝。

    玉湖殿,坐落于感德镇石门村境内,内奉祀北宋时期闽南地区的灵医吴夲。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宋灵医吴真人故迹,在石门尖麓。真人名夲,字华基,号云冲,生于宋太宗兴国四年 (979年),由贡举授御史。

 

    海内外奉祀保生大帝的庙宇大多以“慈济”为名,称之为“宫”,惟独石门玉湖殿称之为“殿”。殿始建于宋,坐北朝南,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尚存宋代柱础等遗物。殿中悬挂有“真人古地”匾,为重修时复制。殿中古联曰:“保佑家邦,大道洋洋光祖宇;生成民物,帝恩浩浩达九霄。”所奉之吴真人神像,头插金花,身着风披,五缕长须,脸色红润,其造型也是当地独有。 

 

    史载,吴夲的父亲吴通,母亲黄月华,自北宋间由安溪入居白礁(今漳州龙海)。吴夲自17岁起,云游四方,拜各地名医为师,苦学医术成灵医。他医术高明,医德又好,深受百姓爱戴。仁宗时,医帝后愈,炼丹救世。景祐三年 (1036年)五月初二,择地显化漳州白礁,乘鹤升天,其后神异,不可枚举。 

 

    宋乾道七年(1171年),宋廷追封他为“大道真人”,赐以庙额“慈济”。人们对吴夲的怀念、敬仰而祭祀的习俗代代相传。鉴于朝廷多次敕封,各地对吴真人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有称其“保生大帝”、“医灵真君” 、“吴真人”、“吴公真仙”、“真人仙师”的,也有称其“冲应真人”、“灵护侯”的,闽台人民则大都尊其为“保生大帝”、“大道公”、“帝君公”。

 

    由于历代王朝又多次褒封,加上人民的崇拜,这个北宋灵医逐步演变成为闽台地区最有影响的医神。今海峡两岸奉祀吴真人的庙宇以龙海白礁慈济宫、海沧青礁慈济宫、泉州花桥宫最为知名。海峡两岸都成立了吴真人庙宇联谊会。 

 

    在感德石门村,入村处有三块巨石叠成石门,洞可通人,石门村因此而得名。村内现有吴氏村民3000余人,以农为主,兼以林茶,民风淳朴。玉湖殿坐落于石门村中赤血仑。该殿殿后青山蜿蜒而上,气势浑雄。殿前是100多级石阶,殿对面是一个浑圆的山仑,称为“珠山”,穴称“蜈蚣吐珠”。 

 

    在感德镇,有着许多关于保生大帝用茶叶治病救人的故事和传说,给当地披上浓浓的神秘色彩。

     位于感德石门村保生大帝纪念馆,两厢的墙壁上画满了保生大帝生前为人们治病的场景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揭榜医太后”的图画。该幅画画的是宋仁宗母后患疾,太医多次医治无效,皇上只好张贴皇榜广征良医。来到京都云游的民间医生吴夲揭榜进宫为太后治病,外用艾灸,内服丹药,经过一番医治,太后终于病愈的事情。

 

     还有一个关于医神救人的故事。在清末时,剑斗镇仙荣村有个黄姓村民得了重症,恰逢农历正月,保生大帝神像出巡到剑斗,于是他抱住保生大帝真身,以求治病药方。保生大帝感其诚心托梦乩童派下药方:铁观音茶叶和其它草药等煎水一碗服用。他回家立马碾药服用,一个月以后,黄姓村民大病痊愈。

 

     用上好的陈茶和少量的食盐,用开水冲服,可以治疗肚子痛。用茶叶、川芎等可以治头疼……在玉湖殿里记载着保生大帝传下的许多用茶叶组成的药方,以及治病药签,信奉保生大帝的善男信女会到玉湖殿来求神问药,就是这些药方、药签帮助许多人解除病痛。

 

    宋朝时对本草的认识水平还不高,正是保生大帝发现茶叶诸多医疗功效,用茶叶组成的药方治愈了很多人的疾病,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众多先民所爱戴和敬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保生大帝的生日,石门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保生大帝。其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就是向保生大帝敬献铁观音。

 

   “茶为礼,奉献诸高真。”敬献铁观音的仪式极其庄重,先是选择上好的铁观音,一般是石门村茶王赛赛出的茶王,沏出前三遍茶水,倒到特意准备的茶碗中。然后由主祭的当地耆老下跪三拜,举茶水高过头顶,以表示对保生大帝的尊崇。最后将茶水放在保生大帝案前正中央供奉。在祭祀过程中,主持道士还要颂念和茶叶有关的祭辞:“茗茶原来雪封山,茶烹玉鼎献诸仙……”

 

    闽台神缘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保生大帝在安溪、厦门、漳州,特别是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分炉众多,信众无数,光在台湾就有分炉600多座。他们不仅仅在每年的三月十五来感德玉湖殿朝圣,平时的朝圣参访也是络绎不绝。去年8月台湾大同区6个里长来玉湖殿进香,11月新加坡7个庙宇联合会224人到玉湖殿进香参拜。近四年,共有28团上千人次的台湾信众回乡参拜保生大帝。如今,保生大帝已成为连接两岸文化乡情的重要宗教信仰。

    如今,以开发保生大帝史迹为中心的玉湖殿旅游风景区,正在加紧建设中,将对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闽南聚宝盆

   感德全镇山地面积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木材蓄积量达50多万立方米。境内部分区域属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太华山,海拔1600米,为安溪第一高山。其山势突兀,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流瀑飞溅,原始森林茂密,植被保护完好,是集休闲、度假、娱乐、科研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感德矿产资源丰富,有铁、煤、铜、锰铁、铅锌、石灰石等10多种矿藏,被誉为“闽南聚宝盆”。

 

    位于感德潘田村的潘田铁矿和新田铁矿,含铁品位达60%以上,是全国少有的优质富矿。初步探明,石灰石矿储量1.4亿吨。目前,感德拥有多家矿产开采、贸易企业,工业产值达50亿元,成为感德镇最主要的税收支撑,为感德经济腾飞注入强大活力。

 

    茶业富民,工业强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感德镇不断开创新的辉煌。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2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50元,位居全县第一位。

    总投资1亿元的感德一品茶都,设有铁观音茶叶交易中心、茶文化展览博物馆、酒店公寓、茶叶品牌企业等相关配套,将使感德成为安溪铁观音最重要的产地市场和最具特色的专业市场。最近,福建省人民政府已把感德一品茶都,列入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重要项目。

 

    感德镇是省级卫星城镇,也是安溪八个中心城镇之一,经过多年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漳泉肖铁路贯穿全境,辖区内设有三个火车站。莆永高速在该镇落地互通。全镇道路水泥硬化率达100%。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感德文明形象,是感德镇打造魅力茶乡的一项重要工作。感德实施文明工程,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和榜样茶农评选活动,努力提升茶乡文明素质。感德镇注重教育工作,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形成较为浓厚“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这里地灵人杰,贤能辈出。现代知名人物有:祖籍感德的马来西亚著名实业家章文双家族,台湾著名书画家汪济诚,留美工程专家汪金通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文鼎、茶仙陈水潮,以及知名企业家杨景队、黄锦辉、汪革命等。

 

     千年古镇,焕发生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感德镇正按照“依托产业、市场引导、聚集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模式”的思路,高起点、高层次谋划感德的宏图,大力建设专业市场区、茶叶加工区、商业服务区、现代生活区、文化旅游区等五个功能区。感德,一个集茶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三业并驾齐驱的中国茶叶第一镇,引起世人的瞩目。

 

     海西建设正春风,茶香万里都是情。感德,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朝圣地。感德,这一方被茶香和医德浸润的土地,在穿越千年历史风尘后,焕发出勃勃生机。感德,以崭新的雄姿,崛起在海峡西岸,阔步迈向时代的前沿。(陈德进、颜志清)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