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信息>茶书网:《古陶瓷保护与修复基础》(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系列教材)的商品信息
茶书网:《古陶瓷保护与修复基础》(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系列教材) 的简介:
编号:GDZPS11905
陶瓷是中国的象征,陶瓷发展史是中国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分四章,主要包括古陶瓷的保护与修复概述、修复准备工作、现状调查与档案记录、以及通过脱盐、拆洗、加固、粘接、补全、作色、养护等修复步骤教授修复技艺。第二部分是教材的第五章,通过陶瓷器的多个修复案例,展示多碎片陶瓷器拼接技巧、翻模补缺、3D打印技术应用、可识别修复、单色釉修复、开片釉的修复、不同图案缺失和器型配件缺失的一些修复重点难点和技艺。教材通过各个修复步骤消除陶瓷文物的各类病害,使瓷器文物以相对稳定的状态,满足陶瓷文物藏品的长期保存和展览陈列需求。
目录
第一章 古陶瓷保护与修复概述
第一节 古陶瓷分类与发展
一、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与联系
二、陶瓷器的发展
三、现代科学检测技术
第二节 古陶瓷修复的定义与类型
一、古陶瓷修复的定义
二、古陶瓷修复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古陶瓷修复的发展史与修复技艺的传承
一、中国古代陶瓷修复发展史
二、古陶瓷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第四节 古陶瓷修复原则
第五节 古陶瓷修复师的基本要求
一、安全意识
二、个人能力
三、综合素质
第二章 古陶瓷修复准备工作
第一节 古陶瓷保护与修复研究室的建立
一、修复研究室环境要求
二、修复研究室布局要求
三、修复研究室管理制度
第二节 古陶瓷保护与修复的设备工具
一、修复设备
二、修复工具
第三节? 古陶瓷保护与修复的材料
一、常用清洗材料
二、常用粘接材料
三、常用加固材料
四、常用补配材料
五、常用翻模材料
六、常用着色材料
第三章 古陶瓷现状调查与档案记录
第一节 古陶瓷基本信息与保存现状
一、文物基本信息
二、保存现状
第二节 古陶瓷病害调查与评估
一、病害的定义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
三、病害评估流程
四、病害类型及性质
五、陶质彩绘文物的病害
六、瓷器类文物病害
七、不属于陶瓷类文物病害的情况八、病害图绘制
九、影像资料拍摄
十、科学检测分析
杨蕴,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专业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18年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第一名。2022年参加《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陶瓷组》的标准制定工作。作为组长带领上博团队在2021年正式取得“古陶瓷修复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4年2月19日进入文旅部公示的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列。2024年六月出版《古陶瓷保护与修复基础》本科教材。2021年主持的“青龙镇出土文物修复”荣获国家十佳文物修复项目优秀奖。2021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博物馆收藏与保护章节撰写“古陶瓷修复技艺”分条目。发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青花绣墩的考古修复新方法研究》《3D打印技术在北宋越窑青釉执壶保护修复中的应用》《一件“宣德”款青花碗的修复》等论文十几篇。
张力程(1989一),男,汉族,上海人,本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第五代传人。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古陶瓷修复技艺的技法研究、古陶瓷修复材料的对比研究等。
张亚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的老师,主要从事古陶瓷修复工作。她师从于蒋道银老师,蒋道银被誉为“中国古陶瓷修复第一人”,是国家级古陶瓷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和上海博物馆古瓷修复高级工艺师。张亚旭在研究生期间开始接触古陶瓷修复,并在研二时拜蒋道银为师,至今已经五年。张亚旭在陶瓷修复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她参与了多项重要的文物修复项目,尤其是在古陶瓷的修复和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工作不仅恢复了古陶瓷的美感,还通过实践和教学传承了这一技艺。她的努力使得许多破损的古陶瓷得以重现光彩,为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网友评论 欢迎您对商品进行评论,表明您对此商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