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
编号:GDZPS6138
书名:《云南经典山头茶》
版别: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应宏编著
书号:ISBN 9787511295774
定价:128.00
出版日期:201511
内容简介
《云南经典山头茶》摒弃了传统茶书的历史环节,没有添加过多的广告宣传内容,可以让品茶人可以更安静地去阅读这本书。茶书中对大易武茶区、大班章茶区、南糯和帕沙、勐宋茶区、大冰岛茶区、景迈茶区这六大茶区下面详细的村寨、茶的口感特质、收藏价值等进行篇章介绍,这对于普洱茶界做纯料茶的朋友们有实际意义。此外,即使读者从未去过书中所述的各个茶山,但阅读完这本书以后,可能会有身临其境的读后感。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但是云南古树江湖仍处于混战阶段。而随着纯料茶市场逐渐成熟,茶客们越来越推崇制茶人的茶德、茶性和鉴茶知识等高标准,不仅考量纯料茶的价值,更体现在陈化、工艺、选料和制茶人技艺等综合因素,加上茶客们和收藏家对于纯料茶兴趣浓厚,因此,《云南经典山头茶》可帮助和指导藏茶客和茶玩家深入了解学习准确的云南山头茶信息,让大家有茅塞顿开与身临其境之感,对普洱茶有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
李应宏先生一书一茶行天下,11年茶路专注云南古树普洱茶,走访过多位民间制茶高手,深入了解和学习普洱茶,如今,李应宏先生也传承了民间高手的制茶经验和技艺,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做茶经验,写成了此书。
老李所推崇的易武茶区、布朗茶区、南糯茶区、临沧茶区,现已成长为云南普洱茶的最优质,核心的大茶区。普洱茶也细分为大众市场,山头茶,名家茶,收藏茶等。
第二名
编号:GDZPS9572
书名:《英茶行日记:中英交流400年:茶、瓷器、丝绸、漆器、园林、贸易撷英》
版别:新华出版社
作者:孙前著
书号:ISBN 9787516658901
定价:218.00
出版日期:202108
内容简介
作者2016年4月率团到英国,进行了14天25个点广泛深入的茶文化考察,由此延及中英400年的全方位交流。他以每天14个小时的工作量,考据辩证数百本中外书刊,笔耕整5年写出此书,首次公开500余幅珍贵照片。
茶何时进入欧洲,林奈的茶标本和拉丁文定名,绿茶与红茶的地位,凯瑟琳女王的小茶屋,下午茶圣殿和茶舞会,格雷伯爵茶庄园,川宁“壶变史”展,女王90寿茶,英茶何以打败华茶,怎么做茶生意才能赚钱……
认证挑起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醒狮论”缘由,恶龙与尊龙之辩,两派英国特使访乾隆嘉庆真相,佩皮斯和约翰逊博士的茶情结,瓷器何时进入欧洲,中日法的漆器交流,福钧、戈登、威尔逊的非论……
本书涉及400年来,茶、瓷器、丝绸、漆器、园林、贸易……中英由器物—文化—制度的精彩博弈。用场景、事实和史证说话,同读者漫游其间,是本书最大特点,历史上的讹误,无处遁形。
孙前,1948年生,籍贯河南洛阳,成长在四川省万县市(今重庆万州区)、成都。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67年中专毕业后,在万县市、成都的工厂当工人。大学毕业分配成都市委办公厅(天回公社锻炼一年)、四川省委办公厅工作十多年,任办公室主任(挂职锻炼泸定县委副书记二年)、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直属企业董事长(正厅)、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正厅)、省旅游局巡视员、省旅游协会执行会长、省政协十届人资环委副主任,2013年7月退休。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2009—2012年出版《大熊猫文化笔记》中法英文4个版本,2019年出典藏版。2004年,策划主持发行了《雅安史迹名胜探实》(曹宏著)、《蒙山茶话》(董存荣著)、《吴理真演义》(张国防著)、《蒙顶山 :最后的知青部落》(高富华著)、《茶马古道老照片纪念册》(殷晓俊供稿)、《蒙顶山茶文化读本》(筹委办编);先后主编《历代名人咏蒙山》《广东画家看雅安》《泸定桥300年大事记》(2005),撰写30余篇中外茶文化论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雅安市茶业协会创会会长、茶文化研究专家、客座教授。旅游策划实战专家,微信昵称:熊猫喝茶。
第三名
编号:GDZPS9769
书名:《茶鉴:中国名茶知识、品鉴与茶艺》
版别: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陈龙主编 蓝彬 李军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18436163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2201
内容简介
《茶鉴:中国名茶知识、品鉴与茶艺》是一部实用的中国名茶品鉴宝典和茶艺全程学习指南。此书600余幅精美图片,独特的图说方式,以图鉴茶,以文识茶。名茶图谱展示干茶、茶汤、叶底,帮您识别、鉴赏、选购中国名茶。配有六大茶类冲泡参考视频。一本书窥见中国优秀茶文化。超实用、很科学、可珍藏。
本书是一部实用的中国名茶品鉴指南书,全书以非茶专业人士为读者对象,挑选读者感兴趣的方面加以介绍,总体包括名茶知识、名茶图谱品鉴、名茶茶艺三部分,具体介绍了中国名茶的起源、文化、品类、特征、鉴别、赏析、茶艺、茶与健康等内容,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名茶的大众读物。其中涵盖几百幅精美图片,结合灵动的图文叙述方式,以图鉴茶,以文识茶。图片展示干茶、茶汤、叶底,帮读者识别、鉴赏、选购中国名茶。本书图片视觉效果精美、叙述精炼直达要义,适合茶叶爱好者、饮茶初试者等大众人群。
陈龙,茶书网创始人、“品茗读书会”发起人、“感德真品”茶业机构创办人。出生于有“中国茶叶第一镇”之称的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曾任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茶》制片人、《劳动午报 茶业品牌》副主编、《中国法治》杂志记者,现为“感德真品”茶业机构总策划、茶书网主笔、“品茗读书会”规划人。
茶书网以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理念,以弘扬茶文化、科普茶知识为宗旨。网站的开通弥补了茶界的一项空白,更好地服务于茶业经营者及广大茶文化爱好者。网站目前拥有上万种茶类书刊和音像制品,除经营茶文化产品、茶产品外,还(代理)出版茶类作品,而且还为茶文化爱好者提供茶类书刊、音像制品的订购和闲置茶文化书刊、音像制品的代销服务。网站的设立结束了长期以来爱茶人没有自己书店的历史。
第四名
编号:GDZPS8237
书名:《福建名茶冲泡与品鉴》
版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编著
书号:ISBN 9787533557744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1908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选取了在闽茶气质特征上最具代表的铁观音、武夷岩茶、白茶、红茶、茉莉花茶和白芽奇兰六种名茶,首次采用地方标准的形式来编写冲泡与品鉴方法。
全书共五大章节,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宣传并贯彻实行福建名茶冲泡与品鉴标准,同时推介福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气候条件,介绍闽茶文化,福建名茶和著名的茶企、茶品类,进一步推动闽茶走向全国、通达全球。
《福建名茶冲泡与品鉴》约300页,全彩铜版纸精美印刷,可作为福建茶对外的主要宣传材料、茶艺师培训的标准教材, 为新茶客普及正确的闽茶文化、推广正确的福建名茶冲泡与品鉴提供了一份科学的标准。
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高 级工程师 刘绍文 介绍到,之所以要出版这样一本书,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闽茶历史悠久,是最早创制红茶、白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的地方,也是出产茶类最丰富的产区。受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各种茶的制作技艺不同,每种类别的茶又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特征。众所周知,不同的茶,有着不同的冲泡方法。如何冲泡好一款茶,让它具备一个好的口感,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从茶叶冲泡的角度来说,目前缺乏一本比较权威、科学、系统地解说福建茶叶冲泡方法的书籍。
二是从茶叶品鉴的角度带领大家认识福建茶。让读者对福建茶的特征、特性、特点,从感性上到理性上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学习到科学的品鉴方法,识辨出一泡茶的优质与否,懂得欣赏福建的茶,喜爱福建的茶。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福建茶在全国乃至全球化的传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书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和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茶界专家共同编著、审定。详细阐述了铁观音、武夷岩茶、白茶、红茶等茶类的发展史、品种特征与产地环境、制作技艺、冲泡与品鉴标准方法,填补了福建相关茶类在冲泡与品鉴标准方法等方面的空白。不仅可作为系统介绍福建名茶的工具书,更可作为福建茶对外的主要宣传材料、茶艺师培训的标准教材,为茶客普及正确的闽茶文化、推广正确的冲泡与品鉴方法提供了一份科学的依据。
第五名
编号:GDZPS5485
书名:《祁门红茶:茶中贵族的百年传奇》
版别: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锡端 杨芳著
书号:ISBN 978-7-307-15912-9
定价:56.00
出版日期:201506
内容简介
本书把读者带到风景如画的祁门茶乡,让大家对祁门优良的生态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再通过对祁门红茶历史的回顾,将祁门红茶的百年传奇与辉煌生动地展现给读者。书中不仅详细解读了祁门红茶精湛的制作技艺,而且还通过手绘、图表等形式把深澳的专业术语“翻译”成读者容易读懂的语言,处理得非常恰当。书中用较大篇幅教读者如何去欣赏祁门红茶,如何轻松地冲泡出一杯美妙的祁门红茶,同时还介绍了红茶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几款经典的红茶调饮,还将会让更多人喜欢祁门红茶,也让祁门红茶成为读者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吴锡端,生于1968年8月,福建尤溪县人。1990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机械制茶专业,国家一级茶技师,曾担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现任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云南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曾出版了《茉莉花茶》一书,发表了《加入WTO后茶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等十多篇论文,是国家标准《紧压茶》起草人之一。被中国茶叶博物馆聘为“中国茶业品牌馆”评荐专家委员会专家。
杨芳,生于1988年10月,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硕士,现在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采编相关工作。2007年“第21届全国新青年杯”征文大赛获二等奖。其家族曾种茶、制茶,自己从小跟随长辈摘过茶、做过茶,对传统茶文化耳濡目染。
第六名
编号:GDZPS9577
书名:《茶童子喝茶》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周智修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编绘
书号:ISBN 9787109161061
定价:8.00
出版日期:201201
内容简介
茶的故乡在中国 茶童子喝茶 茶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医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为茶字)而解之”之说,也就是早在5000年前我国农业初始时期,就已经知道了茶的药用价值。直至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大森林中,仍生长着许多古老的大茶树。茶的故乡在中国。我们热爱故乡,也热爱故乡的茶。
本书是中国茶叶学会编写一本少儿科普读物,以漫画的形式,生动而浅显地讲解了关于茶的历史、文化、基础知识、营养健康、泡饮方法等。文字有1万多字,图片70多幅。
周智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周智修智能大师”创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茶艺项目裁判长。长期从事茶叶科技推广、茶文化传播与研究工作。主持农业农村部“茶文化转化与创新”研究项目多项。起草《中国茶艺水平评价规程》团体标准3项,编著《习茶精要详解》上下册、《茶席美学探索:茶席创作与获奖茶席赏析》《大家说茶艺》《茶童子喝茶》《茶·健康》等;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第四、五届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第七名
编号:GDZPS7216
书名:《寻味六堡》
版别:漓江出版社
作者:童团结著 韦文婕译
书号:ISBN 9787540782269
定价:128.00
出版日期:201709
内容简介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喜爱。”这是习近平主席关于茶的文句描述。袁隆平院士为本书题词“民以食为天,饮以茶为先”,可见茶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青睐,而广西梧州六堡茶是中国黑茶中最早通过茶马古道远销东南亚的珍品,被誉为“东方神奇的树叶”和“传说的中国茶”。《寻味六堡》是对广西特产六堡茶全方位的文化解读,一杯茶能品出六堡人的热情;一片叶能伸展出广阔的天地;一古道搭建出古今中外交流的桥梁。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本有关六堡茶文化的中英文版书籍,作者深入到梧州六堡茶区以实地采访调查的方式而创作的一部体验式文学作品。全书分为五个篇章,用通俗易懂的文学笔墨全面介绍了六堡茶的茶境、茶味、茶人茶事、茶史、茶文化等知识,寻根溯源、引经据典、资料详实,是研究六堡茶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书籍。
《寻味六堡》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作者遍访梧州,通过茶人和相关从业者的口述,纵横古今地向我们娓娓道来:六堡茶的产地讲述了其生长环境;六堡茶的味道体现了其繁杂、独特的制作工艺、品饮属性和健康属性;茶人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历史的回味品出了六堡茶的醇陈厚重之感;文化的演绎探求了茶文化的内涵。这里有匠人们的默默坚守孕育出的一方好茶,有依稀可辨的茶马古道繁华的历史痕迹,有不断承前启后的茶文化。
《寻味六堡》是青年作家童团结以通俗、文学的笔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六堡茶的历史、生产、收藏、品鉴、民俗、品饮、传说、诗词等知识,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本介绍六堡茶的中英文双语版书籍,对于研究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和弘扬中国茶文化、推动六堡茶的国际交流和提升六堡茶的品牌效应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童团结,男,广西灌阳县人,1974生,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2010年桂林文学院小说签约作家,坭兴陶文化学者。在区内外55家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发表或获奖论文40多篇。2012年6月出版广西第一本大墙文学小说集《等你回家结婚》(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广西第一本残疾人传记文学《点亮人生》(接力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广西第一本美术家传记《与山对话——刘益之传》(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国内第一本《中国坭兴陶艺名人》《坭兴陶收藏与鉴赏》《北流陶瓷100年》(漓江出版社),同时,主编广西灌阳县人民政府第一本对外交流的政府礼品书籍《神奇的千家洞》(漓江出版社)。近年来,致力于坭兴陶文化研究,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坭兴陶艺人物、收藏与鉴赏的中国作家。
韦文婕,女,广西南宁人,1995年生,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进行英文讲解,2014年应广西灌阳县政府邀请翻译政府礼品书籍《神奇的千家洞》(漓江出版社)。
第八名
编号:GDZPS5363
书名:《思辨六堡茶》
版别: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李贤武编著
书号:ISBN 9787549401406
定价:38.00
出版日期:201012
内容简介
《思辨六堡茶》是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出品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六堡茶的专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
该书集茶文化、管理学、营销学为一体,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不可多得的六堡茶专著。
本书有三大看点:一、结合《中国茶事大典》、《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名茶志》、《中国茶经》等经典书籍,对何谓“六堡茶”重新做出兼顾现状和历史的定义:“六堡茶,因起源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而得名,后泛指在广西适宜加工的特定区域内,选用适制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采用六堡茶传统初制工艺、六堡茶精制工艺加工制成,具有“六堡香”及红、浓、陈、醇等品质特征的黑茶。”二、引用大量的史实,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了六堡茶有史可查的历史为1800多年。三、首次提出将龙母文化融入六堡茶文化之中,并首创了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六堡茶茶艺。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了与以往与六堡茶文集方面的书籍不同的写法,开篇便以“念奴娇”这一词牌,用一首词全面介绍了六堡茶的出处、特点和历史:西江东去,浪淘尽,多少疑团迷雾。古郡苍梧,人道是,六堡名茶出处。红浓陈醇,香味奇特,惊为天上物。如此佳木,世间有谁能识。遥想桐君当年,巨著初就了,不忘瓜芦。茶山御使,陆鸿渐,茶经亦有记述。及至清朝,名声终鹊起,南洋远渡。今重得誉,引来茶君无数。
在文中介绍到六堡茶的历史和特点时,作者在采用了大量的史实和科研成果,有理有据进行论述的同时,还时不时在恰当的时候幽默一把,严肃而不呆板,诙谐而不失庄重。诸如“拍砖?拍砖你用豆腐砖”、“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我这心碎的,捧出来就跟饺子馅似的”、“如果我们真的重视六堡茶产业,就行动起来吧,不要让关心六堡茶产业的热心人等得都关上了心”等等。这种独树一帜,白话正说,该严肃时严肃,该诙谐时诙谐的写法,使得本书不但具有很强学术性,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当说到茶文化时,书中引用了大量不可多见的有关古诗,在六堡茶茶艺一节,更是针对十八道工序,创造了十八首古诗文体,朗朗上口地介绍了六堡茶以及每道工序的寓意,值得茶艺爱好者收藏。如:檀香袅袅钟鼓鸣,燃点活火煮甘霖;柔荑玉手扰清梦,醒却陈茶备烹茗。饱含沧桑成名茶,红浓陈醇味极佳;三分到嘴烦疾除,七分落肚醉陶家。潜龙静虚通玄境,为悟古韵且含英;陈香过后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在谈到六堡茶的出路时,本书以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刘欢同志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形象地将六堡茶的重点市场点了出来。在谈到六堡茶行业管理和营销时,更将儒家管理学融了进来,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等,画龙点睛地将管理和营销的精粹点了出来,并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儒家北辰管理模式和品牌建设系统,值得管理者和营销人员一读。
本书还是一本六堡茶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在书中,不但介绍了有关六堡茶专家对品鉴、收藏六堡茶的心得,还介绍茶具的鉴赏和搭配,值得入门者和好茶者借鉴。可以说,此书将是六堡茶业界一本不可多得的黄卷。
李贤武,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士,资深新闻工作者、营销策划工作者、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关六堡茶感官审评与鉴定专家库专家,在区内外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100多篇首。从事六堡茶行业近20年,对六堡茶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在北京、山东、上海举办六堡茶文化讲座。
第九名
编号:GDZPS7609
书名:《潮州凤凰茶树资源志》(复印本)
版别:凤凰茶树资源调查课题组编印
作者:杨带荣 黄柏梓主编
书号:安内登(2001)03号
定价:00.00
出版日期:200109
内容简介
《潮州凤凰茶树资源志》一书颇具特色。第一,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客观系统地介绍了凤凰茶区基本概况和茶树资源的历史与现状。第二,对何为“凤凰单丛”的概念作了新的界定。第三,以茶叶的自然香型进行资源品质分类。 其叙述的观点和见解切合实际,较为新颖和科学,给读者以凤凰名茶和茶树资源方面的知识,使这本《志》有其独到之处。 其阐述的内容,对提高潮州茶叶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弘扬潮州茶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该《志》成书来之不易。 是潮安县农办和凤凰镇政府“凤凰茶树资源调查课题组”自选的科研项目,经多年野外调查、特性观察、室内研究和社会调研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编写的基础研究成果,从发现新现象、建立新观念、并探索新的应用前景出发,向社会介绍凤凰茶树资源,旨在对资源征集、良种保存、新品种的选育、古茶树的保护提供依据。 它填补了潮州市茶树种质资源的空白。
此《志》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读者可从中了解到凤凰单丛茶的众多典型单株的名称,产地分布、生育习性、品质特点以及相关的获奖情况。 也可作为生产、流通、科研、教学等方面人员参考用书。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也是国家级良种凤凰水仙品种(华茶17号)的原产地,有悠久的产茶历史。近千年来,凤凰茶树群体通过天然杂交和茶农长期的人工择优选育与良种的交流传播,使当地的茶树品种资源得到了不断发展。 据解放后茶区开展改造老茶园时的调查,凤凰乌岽等高山地区还保存着植株高大、性状奇特、品质优异的200年以上的老单丛茶树3700多株。这些被日本茶叶专家誉为“中国之国宝”的古单丛茶树,由于以前没有系统加以保护,部分已衰老不堪,有的已经绝种。据1996-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仅乌岽茶区三年就枯死古茶树60多株。 为挽救、保护老茶树,使丰富多彩的珍稀茶树资源能更好地应用于发展茶叶生产,对现有茶树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和系统介绍很有必要, 旨在对茶树资源征集、良种保存、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今后茶叶质量优质化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凤凰茶区至今尚未对当地的茶树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因此,由潮安县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和凤凰镇政府联合组成“凤凰茶树资源调查”课题组,从1996年至1999年对凤凰名优茶树资源开展调查。 本《志》是根据调查人员多年徒步到实地,深入访问,逐株调查,特性观察,室内研究和社会调查所得的综合资料,并参考外地对茶树品种调查的格式来整理编写的。鉴于茶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故调查、介绍的重点,主要是植株、嫩芽梢、叶片等形态特征为主,及其萌发期、开采期、以及开花结实等生育特性。至于有关的茶叶品质方面,难于逐株品尝,也难于完全准确地反映各株品质的真实情况,只能根据能够品尝到的口感,或调查访问得到的结果,以及所掌握的资料加以介绍。
本次茶树资源调查,共查考了凤凰镇12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茶树123株。编写、介绍包括凤凰水仙品种在内的茶树资源120株(3株因部分调查数据欠缺或类型相同的没有编写),它们有的是栽培历史悠久遭存全今的珍梯古名丛:有的是已死老丛的保存后代;有的是建国后选育的单丛新秀,这些茶树共有62个不同名称。各株茶树的命名均按调查地(原产地)群众的习惯称呼(包据方言译音或译意)为主称,多种称呼者,另附别名。肯定还有一此优良的单株或新选育的类型,因尚未调查了解到而未能编入,有待今后继续增补。
本《志》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概况。简述凤凰茶区茶树栽培简史,及环境条件与茶树资源状况和分类等。第二部分,资源篇。是本《志》主体,介绍原产地地方性茶树资源1 17株, 外地引进品种3株。着重介绍各株的产地情况、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及品质特点等。部分名丛附有彩图,使认识更具体形象。为便于查考应用,本篇根据调查所掌握的各株茶树的素材及其品质特点, 采取以成茶的香型划分类型,各类型再根据植物学的分类方法,把有性繁殖群体与无性繁殖系,按乔木大叶、小乔木大叶、灌木大叶……顺序编写。
本《志》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茶学专业陈国本、王汉生、戴素贤等教授,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顾问、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陈香白,广东省农业厅陈栋、郑如钦农艺师,原潮州市人大副主任翁少飞,潮州市林业局助理研究员邱陶瑞、助理工程师梁祖文,原湖州市茶叶公司副经理黄瑞光,汕头市林科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名荣等同志指导、关心、支持:郑清木,吴伟新、黄柏梓等同志为本《志》拍摄了一百多张彩色照片:谢鸿强男镇松、钟国雄、贝文贤、叶汉钟、邱森才、陈千大、丁有海等,他们都为本《志》的完成出过力,在此,均表致谢!
第十名
编号:GDZPS9623
书名:《安化黑茶品质化学与健康密码》
版别: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刘仲华主编
书号:ISBN 9787571012663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2110
内容简介
《安化黑茶品质化学与健康密码》以安化百岁老人现象为出发点,从安化黑茶对糖类、脂类的代谢促进和增强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的机理等角度,深度阐述了“安化黑茶,二十一世纪健康之饮”的科学内涵,解读黑茶中蕴含的人类健康密码。书中部分学术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杂志如《nature》等期刊上发表,现以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从化学角度讲解安化黑茶有何种神奇功效,又要如何促进人体健康。
刘仲华(1965.3.14- ),男,茶学专家,湖南衡阳县人。1985年、1988年于湖南农学院茶学本科、硕士毕业,201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研究。揭示了黑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创立了黑茶优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茶叶功能成分和速溶茶绿色高效提制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及湖南省十大创新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并第十名
编号:GDZPS8567
书名:《茶道心理学》
版别:东方出版社
作者:吴远之 王雷著
书号:ISBN 9787520707459
定价:45.00
出版日期:202001
内容简介
茶道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本书通过对茶道与茶文化既往研究的系统梳理与总结,并从心理学角度对茶道活动的精神本质进行了较为深刻地剖析与阐释,涉及茶道活动的心理要素与心理过程;通过美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对茶道审美的心理过程进行了详实而系统的分析;通过思维心理学中迁移与顿悟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茶道活动中的“开悟”现象进行了描述与解释;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茶道活动于个体心理健康之影响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
吴远之,云南大益集团董事长,大益茶道院院长,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开创并致力于茶道学科建设与茶道职业化进程,倡导设立了清华大学茶道艺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茶道心理研究所等重点茶道学研究机构。武汉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雷,心理学博士,生理学博士后,现任职于云南大益集团茶道院与北京益友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茶道心理学,普洱茶审评的数字化,膳食营养,大益正念茶修以及茶与身心健康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已在《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主要涉及情绪心理学等方面。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所属机构销售量
中国区工作站: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工作站: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