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23年12月1日至31日茶书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7191

书名:《评茶员(初级/中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版别: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牟杰编著

书号:ISBN 9787518417230

定价:32.00

出版日期:201802

内容简介

评茶员考试是两种茶类国家职业技能考试中的一种,茶类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学生以及培训机构的评茶员考试均适用本教材。本书作者本身担任*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对考试内容把握准确,作者同时参与了2018年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并将*修改内容融入本书之中,以便学生可以按照*要求参加考试。内容由一条主线、七大模块、二十九个项目构成,即以国家职业标准--评茶员中的初级、中级、高级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主线,以评茶基础知识、茶叶标准基础知识、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六大基本茶类审评、再加工茶审评、茶叶标准样基础知识、评茶记分与劣质茶识别为七大教学模块。书后附有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等内容。

牟杰,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茶学院)茶技术系主任,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茶艺技师,讲师,评茶员、茶艺师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贵州省茶叶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精品课程《茶叶审评与检验》项目负责人,贵州省第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


 

第二名

编号:GDZPS6012

书名:《中国六堡茶》

版别: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

作者:彭庆中著

书号:ISBN 9787504670458

定价:351.00

出版日期:201603

内容简介

本书除了更翔实的史料考证和丰富的内容外,更将六堡茶有别于其他茶的核心特点提了出来——“体感”。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随着市场的变化、茶商的运作,名茶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慢慢的茶人们在追逐茶味之浓酷鲜爽、茶香之高扬奇异、色香味的感官刺激之外,更多的开始关心“体感”,六堡茶正是一种在品茶静心之际,让你观照内在的茶。六堡茶是平和而质朴的,从口感回归体感,你可以用心、用身体去体会,感受这个茶适合不适合自己,对身心有没有滋养,感受身体对这个茶的需要。

彭庆中,字炫皓,号三口居士、一茶山人,广西苍梧人,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梧州日报社,并任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六堡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名誉副会长。十数载遍访茶区,会友论道,深得六堡茶品鉴之妙。


 

第三名

编号:GDZPS9478

书名:《茶船古道》

版别:漓江出版社

作者:杨麦 苏爱清 龙天传 赵洋合著

书号:ISBN 9787540788292

定价:168.00

出版日期:202008

内容简介

本书不同于以往众多讲解六堡茶种植加工、品鉴收藏等基础知识的书籍,这本《茶船古道》主要聚焦于历史,试图为读者还原当年大批量六堡茶通过茶船古道被运往海外的壮美画面;同时引导读者置身于茶品之外,从历史的角度,更全面和客观地看待六堡茶的发展历程。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懂过去才能知未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茶船古道》是每一位六堡茶爱好者必读之书,而且值得多读。

茶船古道在中国茶运史上的影响力不亚于普洱茶的“茶马古道”,它连接了两广、港澳、南洋。六堡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正是通过这条茶船古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更成为著名的侨销茶。学习茶船古道的历史文化,是每一位六堡茶爱好者进阶的必修课,而阅读这本《茶船古道》就是绝佳的途径。

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持续两年多的田野调查,沿着茶船古道线路走向一路追踪探访,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入的挖掘,对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进行抢救性的采访记录,把一手的历史资料、珍贵的老照片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们。仅从开篇的几个小节,你就能感受到这本书解说之详尽、数据之齐全、图片之珍贵,这是一本用心之作。它能为读者拨开云雾,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看六堡茶的枝繁叶茂、兴衰起落。

全书3章,33节,多达400多页,内容足够饱满,阅读起来也十分轻松,这得益于丰富的历史照片,以及大量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生动的自诉,使这书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更具感染力。 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年代,不同故事,翻阅此书犹如观看一场大型纪录片。

书中,第一章概述了“茶船古道”形成的历史背景、具体线路、茶叶运输和制作工艺的变迁;第二章,把茶船古道线路中重要的转运点、生产点及海外主要消费地做了详尽的介绍,是该书的重点。透过文字,你能深切感受到六堡茶绝不单是一杯茶,它还是很多家庭生计的维系、生命的保障、生活的必需品;第三章,通过讲述者分享的一个个故事,把看似零散细小但又不可或缺的历史汇聚起来,勾勒出更加清晰的六堡茶历史轮廓,丰富了人们对它的认知。

茶船古道承载着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促进着六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虽然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亲身经历那段起起落落的历史,却可以边品茶,边读《茶船古道》,重新再认识我们手中的那杯“红浓陈醇”!


 

第四名

编号:GDZPS3469

书名:《云南普洱茶化学》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龚加顺 周红杰编著

书号:ISBN 9787541641572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110

内容简介

    该专著是周红杰教授和龚加顺教授带领团队成员10余年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同时也囊括了国际、国内普洱茶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专著提示了普洱茶茶原料、加工、储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机理;阐述了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光谱学特性、生理功能及这些特征成分对普洱茶品质的重要贡献;阐明了主要成分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提出普洱茶品质评判的标准。该书还在普洱茶风味化学、普洱茶安全性、普洱茶保健功能及其物质基础、普洱茶功能性成分提取方法与应用以及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龚加顺,1971年生,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普洱茶协会会员、中国魔芊协会理事、云南省营养学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重点基金等5项,其他项目8项申请专利16项,授权8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伍达观“优秀教师”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食品物流学》、《功能性葡甘聚糖的设计与开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揭秘》、《普洱茶健康之道》、《魔芋学》、《云茶大典》等专著及教材7部。

周红杰,1962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际标准化领域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15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专利24项,构建了普洱茶核心加工技术知识产权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发了可控普洱茶发酵设备和车间,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结合研究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普洱茶科学养生理论。主编撰写《云南普洱茶》、《云南名茶》、《普洱茶健康之道》、《普洱茶加工技术》、《云南茶叶冲泡技艺》等专著10部。《云南普洱茶》、《云南名茶》被全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科技类优秀畅销书”,其中,《云南普洱茶》一书重印22次,累计发行12万余册并以繁体、韩文出版,成为普洱茶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从事茶学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来,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首届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茶马奖’,首届中华茶商大会“全国弘扬茶文化突出贡献奖”等奖励25项。


 

第五名

编号:GDZPS10738

书名:《茶席美学清谈》

版别: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白舒臣著

书号:ISBN 9787541165375

定价:158.00

出版日期:202212

内容简介

    《茶席美学清谈》图文并茂,其分茶人风范、茶席美学、茶席设计、茶席色彩、茶席诗话、茶会六个章节,既有对茶人衣、妆、饰的基本要求,茶人应秉持的心境(平等心、敬畏心),茶席设计的功能学、礼学、美学以及色彩要求,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案例和故事来讲述茶人自我身心修炼的要义。尤其是第五章 “一席一人,一生一逢”,舒臣为项羽、卓文君、王维、陆羽、李清照、仓央嘉措、杜甫、苏轼八位古代人物撰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体传记,又为他们每个人精心设计了一座茶席,每一茶席暗合此人性情、志趣和命运。每一茶席就是一个人生的舞合,历史的舞合。当代作家宓月老师评价“这是一本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撰写的茶道之书、人生之书、历史之书、美学之书”。不论是喜欢摄影、茶道,还是喜欢茶席设计,喜欢散文随笔,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

白舒臣,厦门人。台湾季野会心茶道大陆首批行茶师、讲师。国家一级茶艺技师 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厦门【予舍】空间主理人。自小随父喝茶,喜史诗好文词,近十年系统师承茶花双修,发愿借一杯茶汤管中窥豹,与更多人分享古人唯美的生活智慧。


 

第六名

编号:GDZPS9078

书名:《有间茶室》(东方雅致生活系列)

版别:嘉兴吴越电子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文人空间编

书号:ISBN 9787893892660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2012

内容简介

一间茶室,便是一方自在天地:院中清饮可邀松风、玩古啜茗即闲情、虚室独坐且听蕉雨……一坏茶,知情趣。在《有间茶室》中,感受令人向往的东方闲适生活。有间茶室,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无事啜茗,可对四季风景:春试新茶、夏销溽暑、秋听夜雨、冬煮寒雪……茶味清欢,大概哪此。有间茶室,无论是坐落于小院之内,还是营造在虚室一隅,只要置景有法、陈设得道,纵使一杯清茗,便也胜却人间无数。

文人空间遍寻中国各地私家茶室,以东方传统美学为标准,择其清雅不凡者二十余间,汇编作一部《有间茶室》。22间茶室,便是22片桃源,总有一处,可供安你的闲适之梦。《有间茶室》收录几大经典风格茶室,带你走入不同意境的茶味空间。茶室营造,必备参考!


 

第七名

编号:GDZPS11333

书名:《中国(潮州)工夫茶艺》

版别: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

书号:ISBN 9787516760611

定价:60.00

出版日期:202310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编写理念,依据行业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编写,力求突出培训特色,满足培训与考核的需要。本书详组介绍了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应掌握的相关知识要求,全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概况、中国茶文化、茶类知识、乌龙茶、中国(潮州)工夫茶、中国(潮州)工夫系冲海技艺等。本书可供相关人员参加上岗培训,在职均训使用。

叶汉钟,1963年出生,从事茶行业30多年,是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和省级非遗项目“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历任全国职业院校手工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赛项专家、裁判长,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出版《凤凰单丛》、《潮州工夫茶话》、《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教材、《潮州工夫茶概述》、《中国食茶概述》、《工夫茶文化》、《次品乌龙茶就上手》等著作。获“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首届兴文强茶贡献奖(茶祖印象杯)杰出茶人,“中华茶人榜样”——中华匠心茶人称号。


 

第八名

编号:GDZPS10977

书名:《建阳小白茶》

版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吴麟编著

书号:ISBN 9787533568573

定价:59.00

出版日期:202211

内容简介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野生茶树。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茶,作为健康饮料的功效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如兴奋解乏、益思少睡、消食去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等,历代医药书籍均有记载。随着时代的发展,茶的效用也在不断扩大。从初期的药用,发展到宫廷的高级饮品,再逐渐成为大众“人家一日不可无茶”的普通饮料。饮茶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由于茶饮方式的不断改变,制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提升。茶叶从生煮羹饮开始到晒干收藏、制饼烘干,逐渐地通过蒸青、榨汁、降低苦涩把茶饼做到极致,创造了外观、香味口感极佳的团茶,在宋代时期被皇帝所赏识,成为贡品,兴盛一时。明朝朱元璋罢拙团茶后,散茶出现,茶叶生产加工方式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从明朝至清朝,各种茶类加工工艺相继出现,发展很快。短短的几百年,就从炒青绿茶的创制发展到了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等类别较为齐全的各种茶产品。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式茶产品的增多,有人从“微生物发酵说”开始,逐渐演变成按“全发酵、半发酵、不发酵”方法对茶叶产品进行分类。后来,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根据各类茶叶叶绿素破坏程度及黄烷醇素变化程度的顺序,确立了科学的茶叶分类方法,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等六个茶产品大类。

白茶是茶产品的一个大类,它属微发酵茶。因其满披白毫,外观如银似雪而得名。其实,在白茶中根据茶叶树种和叶片大小还有具体的品类之细分。茶界泰斗张天福在调查研究白茶创制发展的路线时曾经有过“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之说。这里所说的小白、大白、水仙白虽然是白茶大类中的几个细分品类,但人们日常都习惯将其称之为白茶。小白茶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白茶,发源于建阳区漳墩镇。清乾隆二十七年至四十七年(1772~1782),由漳墩先民肖氏创制。当时肖氏用当地的群体种菜茶晾制的白茶,其毫芽和两片叶叶背绒毛灰白,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之为“白毫”“白仔”。白毫茶因最早出现在建阳的漳墩镇南坑村,历史上也被称为“南坑白”。建阳群体种菜茶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所产的白毫茶,毫纤细,叶张幼嫩,因此,又称之为“小白茶”。

建阳还是水仙茶树的原产地和水仙白茶的发源地。19世纪中叶,建阳小湖镇大湖村先民用水仙茶树鲜叶进行挑针,挑针后的鲜叶用来晾制水仙白,从而创制了水仙白茶。水仙茶树属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水仙白茶产品归类为大白茶。在茶业发展历史上,建阳是中国白茶的重要产区。建阳小白茶的创制开创了白茶类产品的历史先河,为中国白茶类产品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建阳创制的两个白茶产品中,小白茶创制历史最为悠久,工艺技术最为成熟,文化底蕴最为厚重,白茶产品产销最最大,是建阳白茶品牌的代表性产品。这本技术专著基本是以小白茶的传统工艺技术与悠久文化积淀为核心和主线进行取材,主要研究建阳小白茶与水仙白茶两个产品的前世今生,因此在确定著作主题时就将本书定名为《建阳小白茶》。

建阳白茶的品种很多,有传统工艺生产的小白茶,有水仙茶生产的水仙白(属大白茶),还有引进大白茶树生产的大白茶,众多品种生产的白茶极大地丰富了建阳白茶的内涵。但在众多的白茶品种中,建阳白茶的主导产品还是小白茶与水仙白茶。在生产实践中,建阳既生产小白茶,又生产水仙白的茶企很多。虽所产白茶产品不同,但制作工艺基本大同小异。本书主要研究建阳小白茶和水仙白,而研究内容的取材又主要来源于小白茶,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自然就会存在研究内容的概念把握,对此特别需要作个说明。在编著本书内容中的几个概念表述上,考虑到本书的实际应用效果,书中很多章节的标题既不好用小白茶概念来定义,又不好用水仙白或大白茶概念来定义,故只能用建阳白茶概念来定义比较贴切。用建阳白茶概念来定义书中的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茶企茶人在实践中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迷茫和异议,还可以用建阳白茶概念把小白茶与水仙白两个品类的内容统一起来论述,消除读者心中对几个概念问题的疑问。

《建阳小白茶》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建阳小白茶和水仙白发展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花色品种、制作技艺、品质特征及品鉴方式等。相信通过对建阳小白茶知识和文化的全面介绍,一定能够让更多的茶人茶友更加全面地了解建阳小白茶和水仙白,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她的美,让建阳小白茶和水仙白以更优秀的品质更好地服务于消费大众。

吴麟,高级工程师、高级(一级)评茶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南平分校客座教授。曾任福建省建阳茶厂厂长,后任建阳区茶叶协会顾问、建阳区白茶协会技术顾问。陆续在《中国茶叶加工》和《福建茶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第九名

编号:GDZPS8883

书名:《中国凤凰单丛茶图谱:第5版》

版别:海天出版社

作者:陈少平摄撰  凤凰镇人民政府主编

书号:ISBN 9787807471837

定价:82.00

出版日期:202009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凤凰单丛茶原产地,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茶叶生产概况。以及凤凰单丛茶的概念,凤凰单丛茶的品质点,加工工艺流程。集中介绍了黄栀香、芝兰香、玉兰香、蜜兰香、杏仁香、姜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来香、茉莉香十大香型和柚花香、橙花香、附子香、杨梅香、山茄香、黄茶香、苦味茶等代表性品种的株系状况、地点、管理人。茶树特征特性、采摘期、产量、成茶品质及部分老茶树成的化学成分。

陈少平,生于广东潮安凤凰。从小受凤凰茶文化熏陶,熟悉凤凰茶的生产、加工、精制等工艺过程及凤凰单丛茶审评技术。1983年开始负责凤凰镇茶叶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1985年任凤凰农业技术站副站长、站长;1999年任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2003年任广东省潮州市茶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2004年任凤凰镇专业茶叶协会顾问;2009年获国家高级评茶师资格认证。2010年参加研制凤凰单丛红茶获得成功。2011年和2013年二届任广东省茶叶质量竞赛活动评委。2016年起任广东省高级评茶师学会理事,凤凰镇第二至第二十三届,潮安县第一至第十届茶叶评比会评委、主评,首届潮州市茶农协会单丛茶质量评比大赛主评委,粤东潮州单茶评比电视大赛主评委。曾获得三项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三等奖,潮州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特等奖、二等奖,广东省茶叶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一等奖,2013年获第七届潮汕星河国天瑞科技奖。


 

第十名

编号:GDZPS7904

书名:《潮茶108问》

版别: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维毅著

书号:ISBN 9787218112398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905

内容简介

作者王维毅是一个连自己也无从确信,但分明又与潮茶超有缘分的人。也许是前世茶缘,也许是初见的怦然和久饮不厌的味道,注定了这个原本所学非茶、所事非茶的蓟北潮人,终因茶心所使,潜心十年撰写了两本潮茶文化著作。其中之一是已经再版的《闻道凤凰茶》,另一本则是此次修订版的《潮茶108问》。

这个重订版的潮茶知识普及读本 ,用心在于贴近茶文化大时代的到来,以及快节奏下的阅读需求和广普需要,精选了那些与潮茶相关的觉知和认知,将其归集成108个问答。另需说明的是,这里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是要积极回应广大潮茶爱好者的殷殷相约。

选取这种寓茶寿含义于其中,且问答有序、点面结合的架构,除了寄喻潮茶的养益特性之外,同时也为了较好地兼顾阅读上的灵便性。尤其适合针对潮人食茶问题的答疑参考。

全书以「感知潮茶气息,触摸潮茶历史,参悟潮茶文化」为索引,主要是便于立体呈现潮茶的质感,更好地析出潮茶的精华。同时也着重于对这一充满个性化的潮茶文化,进行多维的展现,以便在此基础之上的宽域传播与推广。

由于这是一本既有快餐文化特点,又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读本,力求能够深度和宽度兼而有之,俗情与雅事并而收之。因而使这本通俗读物更加适宜差异化较大的各类读者群体。

国饮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潮茶味道的确也别有一格。将别具一格的凤凰茶与工夫茶合在一处,化作有所体味、有所体认的文字,乃此拙作的一个宅心取向。

就整体结构而言,从基本立意到谋篇布局,总的定位是潮茶知识普及和文化推广。然其侧重点则是突出了潮茶的形神气韵,以及历史文化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依托中华茶文化这个宏大的背景,将潮茶文化的旧事和新知,进行必要的还原与探细。同时,有意将潮茶这个子文化与国饮文化母系统进行对接,并针对应当被关注的问题进行归拢及梳理。在尽可能易读易懂的基础上,力图使每个问答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可读性。

纵观往昔,茶和茶的文化始终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今天的所写很可能就会被明天刷新。故此,对于认知能力所限而存于书中的“香淡韵薄”或者粗漏之处,绝不抱残而言美,更祈方家予以厚正。或可如此,则能有益后来之借鉴。

不期浮华为养趣,但使利他向心求。这是从心而觉的茶之正味,也是从心而觉的茶文化的大美所在。

此书再版之际,说句有感而发的话,有茶的生活不枯燥,有茶的生命不干巴。或许可以站在当下作个推想,能够增加生活和生命的温润度,这大概就是现代人蜂拥入茶的动因吧?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算得是有幸赶上并见证了一个极好的茶时代。在新一轮茶文化如旭日喷薄的当口,但许假以时日,必定还会见证潮茶文化的飞鸿突起,渐入佳境。必定还会见证潮茶之风的日渐远布,广行于天下。

因为,它的确是香韵十足、味道兼优。更因为,它的确有很强的个性风韵在。

王维毅,原籍天津蓟县。改革开放初期,分配到粤东食茶之乡潮州,由此打开了有茶的人生方式。国饮文化的博大精深,潮茶味道的别具一格,引发了一个原本属于茶外之人对潮人食茶文化的深厚兴趣。正是有了这个兴趣,才感知到触之可及的这杯茶,它不仅有津润口喉的柔美,而且还有悟见内心的力道。既然是天意安排下了如此的茶缘,则理应以敬天之诚答谢内心。是故,读茶十年,并撰写下《闻道凤凰茶》和《潮茶108问》两本茶书。


 

并列第十名

编号:GDZPS11288

书名:《深圳茶事》(城市茶事丛书)

版别:读者出版社

作者:中国国家地理:国茶地理编

书号:ISBN 9787552707427

定价:129.00

出版日期:202308

内容简介

深圳应该是产茶的。深圳东部华侨城的茶溪谷,满山满谷都是茶,是三洲田最吸引人的风景。既然深圳现在能种茶,那以往的岁月大概也是种茶的,只不过房前屋后的三五株茶树,村里村外三五片茶林,尚不足以成为记忆里的风景,以至现在对于深圳历史上产不产茶,都印象模糊了。史书记载,深圳曾产盐、鱼、茶、香、米、珠,出名的茶园却不可考。一方饮茶成习的水土,星星点点的些许茶树,不成规模的几爿茶园,谁会去特别留意呢?但是深圳的近代历史,确乎与茶有脱不掉的干系。英国人学会了喝茶,并且上了瘾,拿着白花花的银子来买中国茶,眼看入不敷出,就使出了歪招:种植鸦片卖给中国人,以至于逆转了世界白银的流向。这当然不行,于是有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进而爆发了“鸦片战争”,也有人说这是“茶叶战争”:茶叶贸易失衡导致的中英战争。

    战争结果,香港割让给了英国。香港与深圳,原本都属于那时的新安县。深圳家门口土地,被完全陌生的西洋人占了,背后原因竟然跟中国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关,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金发碧眼的英国人不仅把英式红茶带到了香港,还变戏法似的把一整套西式生活方式和场景带到了香港。深圳人算是最早看到这些“西洋镜”的中国人了。其时,香港、深圳往来自由,罗湖桥头,人头攒动,繁华的深圳墟甚至一度被称为“东方的蒙地卡罗”。即便是在深、港之间隔着铁丝网的那些年,深圳本地人也可持“耕作证”过到深圳河的对岸种田种菜。那时的深圳,一度是冒死赴港的人们日思夜想的地方。

如果说,是对深圳河对岸咖啡红茶的向往,促成了深圳的改革开放,那也并不为过。欧洲人的大航海、地理大发现,是始于对东方繁华的记忆与想象,那么,香港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都市繁华,为什么不能引发深圳人对美好生活的冲动与行动呢?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广东人引进了香港的手袋加工厂,面向世界的中国决策人同意了香港招商局在蛇口的试验。深圳的财富之门轰然洞开。

1979年,深圳30多万人,GDP不足2亿元,人均GDP606元;2022年,深圳1700多万人,GDP超过了3万亿元,人均GDP18万多元。40多年间,深圳经济总量增长了15000倍,人均财富增长了300倍。这既是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迹,也为深圳人的生活样式打开了万千可能。深圳奔涌的市场财富,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投奔者。他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故乡文化,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饮茶习惯。广府早茶、客家擂茶、潮汕工夫茶;江南绿茶、湖南黑茶、四川盖碗茶;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等,等等,争妍斗艳。

    深圳是中国第二个聚居所有56个民族的城市,深圳也聚集了最为花样繁多的饮茶方式。一座深圳城,堪称中国茶生活博览馆。五湖四海的人们,当然首先是习惯成自然地按照老家的方式饮茶,接下来就会发现别人的饮茶方式与自己不同,在你来我往的陌生人的交际中,渐渐发现各自茶文化的差异,慢慢调整并养成新的饮茶习惯。如此一来,深圳不仅有了茶事创新的财富实力,也还有了茶事创新的客观机缘。立足深圳,观察中国茶事,比较中国各地的茶文化,洞见城市茶事之未来,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大为方便。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深圳茶事之澜,映照的是深圳经济社会民生的潮流。早期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业,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务工者,也带来了深圳茶文化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商务茶在深圳茶生活中的主流地位,不论是“工夫茶”还是“麻将茶”,都与商务交际和商务休闲有关;高科技的制造业,为茶器、茶具的迭代更新提供了技术可能;巨量的进出口贸易带来的财富盈余,为精品茶、高端茶的消费打开了空间,茶作为奢侈品、投资产品,融入到深圳城市生活的中流。来闯深圳的人,往往以草根出身和不安分的性格而著称,他们的内心,既坚韧如铁,又柔情似水,禅茶之道,恰能给予宗教般无所不包又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全世界做生意的深圳人,展示给世界的是什么样的外在姿态和内心修为?喝茶的样子,可以是最好看的。喝茶的功夫,也是最值得修炼的。全世界都悦纳的东西,真的不多,茶是其中之一。

19世纪的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曾将西方文明的启蒙归功于欧洲从烂醉如泥的酒鬼国度成功转型为喝咖啡的理性社会:“文艺复兴抒发的新思潮,部分归因于一件足以养成新生活习惯,甚至改变民众气质的大事件,那就是咖啡的出现。”东方文化尚酒,也尚茶。闹里饮酒,静处喝茶。深圳人仰赖酒精的草创时代已近尾声,茶,作为清醒之饮,是深圳步入成熟商业社会的东方之选。

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曾说过:“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尚能合一,东西方为何不能合一?和合世界,从茶开始。当然,深派茶道,也才刚刚开始。《深圳茶事》《城市茶事》也才开始上道,我们的茶事之旅,是去求道,求取茶道真经,远没有布道的资格。让我们像托钵僧人一样,走进深圳的茶企,走近深圳茶人,一览深圳茶事的大概,一窥深派茶道的端倪。该书联合20位+顶级权威茶界学者编著;采访120个+茶人茶事;积累100万字+原始采访素材;形成30万字+原创初稿;最终凝结成12万字+正式书稿出版发行。通过《深圳茶事》,可了解深圳乃至中国茶史,窥见中国茶未来。

《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江苏省南京市,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本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所属机构销售量

中国区工作站: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工作站: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