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24年9月1日至30日茶书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11727

书名:《预见中国茶》

版别: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欧阳道坤著

书号:ISBN 9787577009858

定价:76.00

出版日期:202409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等茶叶行业知名专家作序,浙江省茶叶研究院院长姜仁华、安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宛晓春等行业领军人物倾情推荐,旨在重新定义并提炼、传播中国茶的文化、商业价值,推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书对中国茶的文化、消费、品牌、营销、产业等进行深度解析,对中国茶的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思考。全书共分十一章,分别从中国茶历史、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消费、中国茶品牌、中国茶营销、中国茶企业、中国茶产业、中国茶馆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中国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预判和建议,为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书适合茶叶行业的从业者、相关管理人员,以及茶叶爱好者阅读参考。

欧阳道坤,国茶业独立评论人、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副院长、知名茶产业与茶营销专家,曾任信阳毛尖集团副总经理、信阳 茶城总经理。有近十年的大型茶企实操经历,广度观察和深度研究中国茶业的本质,深刻洞察和大胆研判中国茶业的未来。高频度深入茶产区、茶企业、茶市场,以现代商业趋势看传统茶业,以世界茶业视角看中国茶业,为多个茶区和多家茶企提供战略咨询与策略服务,发表大量茶产业的观察与评论文章。


 

第二名

编号:GDZPS8964

书名:《茶经述评:第二版》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吴觉农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096264

定价:38.00

出版日期:202010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从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来衡量,可资参考的虽并不多,但所涉及的比较全面,所以提出了评述《茶经》,兼及其他古茶书,以回顾历史经验,便于“古为今用”。该社同志对此设想颇为赞同,并认为这种既述且评的方式也较有新意,因即定书题为《茶经述评》。全书共十章,包括茶的起源、茶的采制工具、茶的制造、煮茶的器皿、茶的烤煮、茶的饮用等。

吴觉农(1897-1989)是中国当代茶业复兴、发展的奠基人,被誉为“当代茶圣”。生前曾任中央农业部首任副部长兼任中国茶业公司经理;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及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等。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即投身振兴农业和茶叶事业,奋斗70余年,是我国新兴茶叶试验场、研究所、商品检验、机械制茶、高等院校茶专业教育和茶叶自主出口贸易等各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即创办中茶公司,成为第一家国营专业公司,并擘划了全面发展中国茶业的蓝图。他一生著作甚丰,早年所写《中国农民问题》一文,被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选为参考教材,有关茶叶的著作主要有“赴海外考察报告”、《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国茶业问题》《吴觉农选集》,译著《茶叶全书》等。晚年主编《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茶经述评》,尤其后者是他的一部力作,被认为是茶学里程碑。


 

第三名

编号:GDZPS10738

书名:《茶席美学清谈》

版别: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白舒臣著

书号:ISBN 9787541165375

定价:158.00

出版日期:202212

内容简介

《茶席美学清谈》图文并茂,其分茶人风范、茶席美学、茶席设计、茶席色彩、茶席诗话、茶会六个章节,既有对茶人衣、妆、饰的基本要求,茶人应秉持的心境(平等心、敬畏心),茶席设计的功能学、礼学、美学以及色彩要求,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案例和故事来讲述茶人自我身心修炼的要义。尤其是第五章 “一席一人,一生一逢”,舒臣为项羽、卓文君、王维、陆羽、李清照、仓央嘉措、杜甫、苏轼八位古代人物撰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体传记,又为他们每个人精心设计了一座茶席,每一茶席暗合此人性情、志趣和命运。每一茶席就是一个人生的舞合,历史的舞合。当代作家宓月老师评价“这是一本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撰写的茶道之书、人生之书、历史之书、美学之书”。不论是喜欢摄影、茶道,还是喜欢茶席设计,喜欢散文随笔,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

白舒臣,厦门人。台湾季野会心茶道大陆首批行茶师、讲师。国家一级茶艺技师 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厦门【予舍】空间主理人。自小随父喝茶,喜史诗好文词,近十年系统师承茶花双修,发愿借一杯茶汤管中窥豹,与更多人分享古人唯美的生活智慧。


 

第四名

编号:GDZPS11333

书名:《中国(潮州)工夫茶艺》

版别: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叶汉钟主编  卢湘萍 叶青青 洪丽纯副主编  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

书号:ISBN 9787516760611

定价:60.00

出版日期:202310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编写理念,依据行业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编写,力求突出培训特色,满足培训与考核的需要。本书详组介绍了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应掌握的相关知识要求,全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概况、中国茶文化、茶类知识、乌龙茶、中国(潮州)工夫茶、中国(潮州)工夫系冲海技艺等。本书可供相关人员参加上岗培训,在职均训使用。

    叶汉钟,1963年出生,从事茶行业30多年,是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和省级非遗项目“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历任全国职业院校手工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赛项专家、裁判长,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出版《凤凰单丛》、《潮州工夫茶话》、《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教材、《潮州工夫茶概述》、《中国食茶概述》、《工夫茶文化》、《次品乌龙茶就上手》等著作。获“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首届兴文强茶贡献奖(茶祖印象杯)杰出茶人,“中华茶人榜样”——中华匠心茶人称号。

    叶青青,1992年出生,2011年6月,理科生叶青青参加高考,没能赶上当年年底出台的广东省艺考新政策——不再限制美术生必须是文科生。借由艺考考上设计类专业路子不通,她想过报考不要求参加艺术类高考的珠宝设计,但还是因为分数达不到理想院校要求而作罢。叶青青就去了浙江农林大学的文化产业管理(茶文化)专业。基础茶艺、茶的制作与品评、茶文化通论……专业课涉猎广泛,除了茶艺课老师说过“被茶泡大的就是不一样”外,叶青青并不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大学的时间飞逝,在大三的临界点上,叶青青选择备考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四年后,以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叶青青向“设计”靠近,研究方向是潮州工夫茶具。叶青青毕业论文的题为《潮州工夫茶茶具造型研究——以潮州手拉朱泥壶为例》,厘清潮州工夫茶与潮州工夫茶艺的概念,溯源潮州工夫茶与手拉朱泥壶的历史。2020湖南省茶叶行业高级技能人才研修班和茶评师的考试。学院出身,又在杭州7年,她惯于向外吸取能量与知识。“长沙有一家茶饮店叫茶守艺,他们家出了一个‘茶叶蛋’,把茶叶需要长期保存的概念替换掉,就是做快消品,只有3克,让你在一个星期或者两天内消耗完它。”叶青青手里比划着“茶叶蛋”的大小,眼里露出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

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前身为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研究院,是在国家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支持下,于2015年9月21日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性、学术性组织。中国老教授协会作为我国高质量、高智力人才的聚集组织,目前拥有会员超过10万人,全部为教授、研究员等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其中两院院士200余位,曾任高等院校正副院、校长和科研院所正副院、所长1500余位,政府部门司局级以上领导800余位。委员会基于对协会优质资源的整合,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开展国家新职业新岗位新技能体系建设;致力于院校学科设计、改革实践及“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致力于搭建平台,为院校及社会化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和技术支持。截至2022年2月,委员会已主导研发包括职业培训师、企业教练、创业教练、家庭指导师、私人健康顾问、茶道养生师、儿童体质调理师、居家养老护理员、生活空间管理师、商务谈判师、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师等各类新职业新岗位新技能体系建设项目40余个;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和出版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用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材50多种。


 

第五名

编号:GDZPS7446

书名:《评茶员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作者:杨亚军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书号:ISBN 9787508254227

定价:79.00

出版日期:201806

内容简介

    杨亚军主编的《评茶员培训教材》由中国茶叶学会组编。本书分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技能要求5篇26章。内容包括: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茶叶的贮藏技术,中国6大茶类的加工技术与审评方法,茶叶与健康知识介绍及研究,茶业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技巧。本书内容充实,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合广大评茶人员、评茶员及评茶师培训班授课人员和学员、茶业企业各层领导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杨亚军,男,1961年9月18日生,江苏如皋人。1982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茶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研究院)所(院)长、党委副书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自“七五”以来,先后独立或合作主持国家攻关专题、子专题2个、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重点科技项目和基础性项目等3个、省部级重点专题等6个,参与组织完成首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从37个品种中筛选出25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目前正主持“十五”国家攻关课题、专题和国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948项目、省基金共6项,并主持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二十年来,先后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育成了龙井43、碧云、菊花春等3个国家良种;作为区试阶段的主持人,参与育成了龙井长叶、寒绿两个国家级良种和苔香紫、苹云、碧峰3个省级良种,这些良种大多已在全国主要茶区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育种早期品质化学鉴定技术”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主持完成的“龙井长叶、碧云的育成与应用及龙井43的推广”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茶数据库的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来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重视良种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新品种龙井43的推广与效应”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专家誉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技兴茶的成功范例”,“居国际先进水平”。已培养和正培养硕士生各1名,协助培养博士生1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两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合作出版著作6本。

中国茶叶学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支撑下,由茶叶科技、教学、推广、生产、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会员组成,是推进我国茶叶学科进步和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于1964年成立,现拥有个人会员10461名,单位会员1002家,分支机构16个,在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评为4A级学会,曾荣获“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2次、“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2次、中国科协“优秀科技社团”3 次、中国科协“科普工作优秀单位”11次、“全国学会智慧党建建设优秀学会党组织"3次、"党建工作先进学会”(2018-2020年度)、“2019年十佳服务企业创新学会”、“优秀抗疫学会”、“2021年度全国科协系统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单位”、“2016年以来全国学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2021年度全国科协系统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


 

第六名

编号:GDZPS11289

书名:《广西六堡茶加工与品鉴》

版别: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陈栋 刘建明主编  段洁 卢锦燕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74404434

定价:58.00

出版日期:202307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料考证为依据,简要面系统阐述了六堡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客观的划分六堡茶的核心产地,肯定了桂青、苍梧种两大群体都适合加工六堡茶的历史,根据制茶原理和实践经验,编写了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艺流程和方法。由于六堡茶发酵技艺复杂,受原材料和加工场地环境及设备影响,发酵的时间和温湿度的控制及微生物菌群各异,也是我们常说的看茶做茶,书中一些数据也只是经验数值,仅供参考,不对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主编通过对六堡茶一千多年历史的追溯和复原,对传统制作技艺和创新工艺进行分析,对近代六堡茶工艺和品鉴进行总结归纳,相信这本《广西六堡茶加工与品鉴》不仅可以让您轻松全面的了解六堡茶的前世今生,正本清源,还可以挑逗起你品茗的味蕾,这是一名六堡茶匠人的初心。感谢一直关注与支持此书的单位与个人,感谢中茶公司张均伟、广西茶叶学会黄家琪会长、湖南农业大学陆英教授、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吴华玲研究员、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赵冉博士和梧州学院茶学专业讲师魏诗琴等专家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宝贵意见和资料。

陈栋,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硕士、生态学博士学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学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会长。曾任:广东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茶叶科长、副处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岗位科学家(2007~2015),广东省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03-2014),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党组成员、副主任、巡视员(2014-2020),全国和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1995-2015)。在名优红茶,风凰单丛茶丹霞系列白毛茶新品种选育与新产品开发,茶叶加工与审评,黑茶类"越陈越好”品质机理等研究领域,有较深造诣。先后主持省部级多项茶叶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主持选育风凰单丛、丹霞系列白(红)茶等新品种6个,主编《现代农业技术实用教程》(22册)、《茶艺与评茶技术》等,参与主编《中国名优茶选集》《中国茶树品种志》《中国茶产品加工》等专著10余部,发表比较有价值的茶叶研究论文30余篇。

刘建明,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梧州工匠,六源茶业技术总监,高级制茶技师,评茶师,茶园管理师,高级考评员,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创立了非遗传习所,编写了六堡茶制作技艺教案,参与六堡茶民间斗茶规则制定和部分标准的起草;编写六源企业生产及管理标准,发表六堡茶技术论文2篇,获实用新型专利权一项。担任梧州学院茶学专业特聘教师,受聘为苍梧县中专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专家组成员,被广西标准化协会聘为专家库专家。先后培养弟子3人获县级非遗,培训在校学生、制茶师、评茶员、农民工等国内外茶爱好者近千人,学徒们屡获各项赛事殊荣。在六堡茶传统工艺传承上,恢复六堡茶古法七星灶烘焙工艺和槟榔香的加工技术,特别是对关键技术一木桶堆闷和双蒸工艺掌握得炉火纯青,总结出一套传统与现代工艺完美融合的“刘建明传统工艺六堡茶双蒸工艺改进创新工作法”获市总工会(梧州工匠学院)认定,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独立自主的生产核心技术,产品屡获历届斗(评)茶等各类大赛奖项共52项。担任多届梧州市、县各级的斗茶、制茶及农民工技能比赛的评委,是一位少有的兼通六堡茶传统和现代工艺的匠人。


 

第七名

编号:GDZPS9421

书名:《茶业通史:第二版》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陈椽编著

书号:ISBN 9787109126855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2103

内容简介

    这本《茶业通史》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不得不穷尽手头资料,但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编写茶业历史不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的。有些事例,如有必要重复,还得重复,否则,就容易割断历史,影响论述某些重要问题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本书共分为十五章,包含茶的起源、茶叶生产的演变、中国历代茶叶产量变化、茶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中外茶学、制茶的发展、茶类与制茶化学、饮茶的发展、茶与医药、茶与文化、茶叶生产发展与茶业政策、茶业经济政策、国内茶叶贸易、茶叶对外贸易、中国茶业今昔。

陈椽(1908~1999),又名陈愧三,福建惠安人,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中国制茶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制茶全书》、《茶业通史》等。1908年3月8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幼年时期,他父亲常常向他讲述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的故事,灌输爱国主义思想,鼓励他长大后要像这些民族英雄那样为国家干一番事业。陈椽于1930年9月考入了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4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35年至1940年,他历任浙江省鄞县农场技士兼代主任,福建省集美农业学校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农场主任,浙江省农业改进所茶叶检验处主任兼浙江省油茶丝绵管理处宁波办事处主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技正、福州办事处代主任兼福建省贸易公司茶叶部襄理,福建示范茶厂技师兼政和制茶厂主任等职。1940年后,他历任国立英士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茶叶专修科主任,安徽农学院副教授、教授、茶业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此外,他还曾兼任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34年,26岁的陈椽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茶场、茶厂、茶叶检验和茶叶贸易机构工作。他既看到了茶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看到了当时中国茶叶科学的落后。于是下定决心献身茶业教育事业。在他任浙江茶叶检验处主任时,就开始着手收集茶叶科学的有关资料,建立了茶叶检验实施办法和一套完整的表格。1940年,他拒绝了堂兄弟为他谋得群商组织的如达公司董事长的聘请,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英士大学数迁校址,教学与生活都十分艰难。但在教学中,他照旧认真备课、讲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学生为发展祖国的茶叶科学而努力学习。没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场、茶厂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这本教材包括茶业通论、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被晋升为副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继续为创立茶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先后编著了《茶叶制造学》、《制茶管理》、《茶叶检验》、《茶树栽培学》等4部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第八名

编号:GDZPS9853

书名:《从混沌到澄明:1993—2008年普洱茶史录》

版别: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普洱》杂志社编著

书号:ISBN 9787222205352

定价:98.00

出版日期: 202111

内容简介

    《从混沌到澄明:1993—2008年普洱茶史录》是《普洱》杂志十余年积累汇聚而成的一本聚焦普洱茶当代史的文集。这本书通过数十篇文章,回溯了1993年至2008年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捕捉普洱茶行业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追寻当年传奇产品的光芒,在亲历者的讲述中再现真实的历史。这十五年光阴与我们似有距离,却并不遥远。就普洱茶行业来说,1993 年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作为一种完整制度形态的统购统销最终全面取消,这不仅激活了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让传统而古老的普洱茶卸下了种种束缚,迎来了全面复兴的春天,让普洱茶回到了更多人的视野。然而‘春来寒未尽’,普洱茶虽然迎来了市场经济的春天,却处于乍暖还寒的时期。断代的历史,缺失的传承,遗失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普洱茶面临的主要难题。断代的历史,缺失的传承,遗失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普洱茶面临的主要难题。突然没有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让普洱茶开始百花齐放、蓬勃发展。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普洱茶又犹如蹒跚学步的孩童,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局面,让普洱茶陷入一个短暂的混沌。从定制茶开始,普洱茶的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传统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复原,历史文化也逐步得以挖掘和整理。七子饼时代在原料、工艺上的粗放和单调逐渐被摒弃,原料上开始追求产区和品质,工艺上追求手工和精制。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古树茶,此间就经历过野生茶、野放茶、大树茶,最后到古树茶的演变过程。这一时期萌发的许多概念,最终成为我们现在追捧的山头茶、古树茶、手工制茶、石磨压制等风潮。

经过前几年的摸索,进入 21世纪后普洱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民营茶企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摆脱了单纯的定制生产和代工的角色,自有品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普洱茶文化基本构成理论体系,随着连续 3 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马帮进京、沱茶进藏等推广活动的举办,最终普洱茶在 2006 年底、2007 年初迎来了一个小高峰。对于 2007 年的市场,有人用‘崩盘’来形容,但我认为更理性的词语是‘调整’。只要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有起有伏是必然的,这是市场的必然规律,也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和修正。就 1993 年以后的普洱茶市场而言,我们显然很难用一个词来评价这种混沌,但希望往往是在混沌中孕育的。就是在迎来第一个小高峰的过程中,普洱茶市场也逐步告别变革前期阵痛中出现的短暂混沌,慢慢走向规范。从 2003 年开始,普洱茶的省级、部级标准先后出台,QS认证开始强制执行,极大遏制了普洱茶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2007 年调整过后,2008 年《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实施,让普洱茶走上了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也因此,1993~2008年这15年,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很短暂,却对普洱茶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这15年的摸索、尝试和积淀,普洱茶才从籍籍无名走向全面复兴。发现历史、记录历史、还原历史是我们的责任,《普洱》杂志创刊以来,采访亲历者、见证者,为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梳理发展脉络,厘清历史真实,为普洱茶的当代史正本清源。正如《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在本书前言中提到本书顾问王洪波在策划选题时所言:“我们是用责任感及这些年积累的专业知识,用心地记录这些历史。这是一本杂志的使命,我们不怕争论,我们要有盲人摸象的精神与执着。可能今天我们只触及到大象的尾巴、眼睛,那么我们就一直这么摸下去……当我们摸遍了整头大象,我们不就知道大象基本是什么样子了吗?”而此刻,我们希望与所有热爱普洱茶的朋友们分享我们探索积累的成果。


 

第九名

编号:GDZPS1456

书名:《中华茶叶五千年》

版别: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奭文主编 王郁风 李鸿儒副主编 中华茶人联谊会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编著

书号:ISBN 9787010030593

定价:320.00

出版日期:2001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按编年体编写的记述中国茶叶历史大事的工具书,其记事条目,上起史前的神农时代,下迄20世纪末的1999,以经年为经,涵盖了茶的自然和社会的诸方面,展示出我国茶叶事业悠久历史的发展概貌和步履轨迹。该书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间板块,遴选出2270个条目,有重点地展示出茶叶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与重要数据,是一部凝聚茶人心力的茶叶编年史。此书仅印刷2000册,绝大部分为中茶公司领导层收藏,在市场上流通极少。


 

第十名

编号:GDZPS3469

书名:《云南普洱茶化学》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龚加顺 周红杰编著

书号:ISBN 9787541641572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110

内容简介

    该专著是周红杰教授和龚加顺教授带领团队成员10余年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同时也囊括了国际、国内普洱茶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专著提示了普洱茶茶原料、加工、储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机理;阐述了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光谱学特性、生理功能及这些特征成分对普洱茶品质的重要贡献;阐明了主要成分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提出普洱茶品质评判的标准。该书还在普洱茶风味化学、普洱茶安全性、普洱茶保健功能及其物质基础、普洱茶功能性成分提取方法与应用以及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龚加顺,1971年生,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普洱茶协会会员、中国魔芊协会理事、云南省营养学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重点基金等5项,其他项目8项申请专利16项,授权8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伍达观“优秀教师”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食品物流学》、《功能性葡甘聚糖的设计与开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揭秘》、《普洱茶健康之道》、《魔芋学》、《云茶大典》等专著及教材7部。

周红杰,1962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际标准化领域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15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专利24项,构建了普洱茶核心加工技术知识产权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发了可控普洱茶发酵设备和车间,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结合研究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普洱茶科学养生理论。主编撰写《云南普洱茶》、《云南名茶》、《普洱茶健康之道》、《普洱茶加工技术》、《云南茶叶冲泡技艺》等专著10部。《云南普洱茶》、《云南名茶》被全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科技类优秀畅销书”,其中,《云南普洱茶》一书重印22次,累计发行12万余册并以繁体、韩文出版,成为普洱茶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从事茶学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来,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首届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茶马奖’,首届中华茶商大会“全国弘扬茶文化突出贡献奖”等奖励25项。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所属机构销售量

中国区工作站: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工作站: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