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信息>茶书网:《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研究》的商品信息
茶书网:《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研究》 的简介:
编号:GDZPS10623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书稿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文中全面记录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地理分布、生长状况、名录等,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等重点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全书内容共分15章,前5 章为概述,介绍了云南茶树 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鉴定 评价、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等概况,并基于茶树种质资 源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云 南茶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地 理分布特征、资源储量、遗 传多样性和保护现状与对策 ;后10章分别介绍了普洱市 、临沧市、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保山市、文山壮族苗 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 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 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玉 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共10 个州(市)的大茶树资源特 点,并以《中国植物志》为 基准,对各地的大茶树资源 进行了全面梳理, 系统 性地对云南地区大茶树资源 进行了整理编目。本书共记 录了云南地区大茶树资源分 布点1025个,收录茶组植 物13个种和变种,编目野生 和栽培大茶树典型植株 3150株,筛选获得特异、 特优和抗性品种资源320份 。本书采用图文混编的方式 系统介绍了云南野生茶树资 源、优良地方品种和特异遗 传材料的来源、基本特征、 品质特性和开发利用状况等 信息,用表格的方式编目记 录了大茶树的惯用名称、物 种名称、地理信息、分布特 点、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生长 状况等信息,精选典型大茶 树植株照片200余张,覆盖 了90%以上的云南茶树资源 分布区,为云南茶树种质资 源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提 供了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第一节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简史
一、近代西方植物学传播和外籍人员的采集调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茶树资源调查
第二节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物种组成
一、中国茶组植物定名情况的变化
二、云南茶组植物定名情况的变化
第三节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
一、滇西茶树资源分布区
二、滇南茶树资源分布区
三、滇东南茶树资源分布区
第四节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
一、原生林型
二、次生林型
三、高山旱地型
第五节 云南大茶树资源的生长状况
一、大茶树生长特征
二、大茶树生长势
第六节 云南大茶树资源储量
第二章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存
第一节 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
四、内业整理与总结
第二节 茶树种质资源的搜集
一、茶树种质资源搜集的原则
二、茶树种质资源搜集的对象
三、茶树种质资源搜集的方法
第三节 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
一、茶树种质资源的原生境保护
二、茶树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
第三章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第一节 茶树植物形态学特征
一、树体形态特征
二、芽叶形态特征
三、花器形态特征
四、果实形态特征
五、种子形态特征
第二节 茶树植物生物学特性
一、叶芽物候期
二、开花物候期
三、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四、果实物候期
第三节 花药和花粉发育细胞学特性
一、花芽的分化
二、花药的发育
三、小孢子的发育
四、花粉粒的发育
五、茶树花器形态与花粉发育时期的相关性
第四节 品质性状评价
一、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
二、高茶多酚茶树资源
三、高氨基酸茶树资源
四、低咖啡碱茶树资源
五、高EGCG茶树资源
六、高茶黄素茶树资源
第五节 抗性评价
第六节 整理整合与共享利用
一、整理整合
二、共享利用
第四章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第一节 野生茶树资源
一、大理茶的开发利用
二、厚轴茶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地方茶树品种资源
……
第五章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
第六章 普洱市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七章 临沧市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八章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九章 保山市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十章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十一章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十二章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十三章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十四章 玉溪市的茶树种质资源
第十五章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茶树种质资源
附录
参考文献
蒋会兵,男,汉族,1979年4月生,云南省罗平县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2005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同年8月应聘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室工作。先后主持项目2项,参加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工作专项2项,农业部项目3项,云南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在《作物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2篇,参与共同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0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与撰写专著3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州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茶树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个,参与发明专利1项。
陈林波,男,仡佬族,1980年11月生,贵州省道真县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员,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03年7月进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2008年晋升助理研究员,2013年晋升副研究员,2012年3月-2013年2月任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第六批新农村(农场)建设工作队队长、党委副书记,2013年3月-2014年2月任勐海县勐混镇第七批新农村(农场)建设工作队队长、党委副书记,2015年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17年破格晋升研究员。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5项,地厅级3项;参与“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云南省重点专项、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以及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目;参与选育省级无性系茶树新品种8个;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1项,受理2项;培训茶农、茶叶科技人员10000余人次;在各类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篇;参编专著4部;获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安徽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开发新产品6个,获奖5个;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西双版纳州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新农村建设优秀队员、优秀队长等称号。
网友评论 欢迎您对商品进行评论,表明您对此商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