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信息>茶书网:《建窑“曜变天目”研究》的商品信息
茶书网:《建窑“曜变天目”研究》 的简介:
编号:GDZPS12027
“曜变天目”是世人 的中国建窑黑釉茶盏 ,具备艳丽多变的光晕和炫彩,享有“碗中宇宙”“天下神品”的美誉。2009 年,具备曜变特征的建盏瓷片在南宋临安城遗址(杭州东南化工厂原厂址)被发现,引起了考古和收藏界的轰动。 2020 年以来,本书作者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对南宋临安城曜变残盏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解密“曜变天目”的制作工艺,阐释曜变现象产生的科学机制。这是在世界范围内 对“曜变天目”进行的多方法综合研究,具有独创性和重大意义。建窑“曜变天目”,是人类智慧结晶和杰出创造,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高超的工艺水平,是中华 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
目录
第 1章·曜变残盏的研究方案 001
1.1 概述 001
1.2 曜变残盏的主要特征 002
1.3 研究思路和采用的科学检测方法 003
第 2章·曜变残盏的外观观察 005
2.1 曜变残盏的拍照观察 005
2.1.1 A 区 006
2.1.2 B 区 014
2.1.3 C 区 014
2.1.4 D 区 025
2.2 1 号和 2 号瓷片的拍照观察 026
2.3 1 号和 2 号瓷片的斑核尺寸测量 032
第 3章·曜变残盏的科学检测结果 039
3.1 光学显微镜观察 039
3.1.1 1 号和 2 号瓷片内壁 040
3.1.2 1 号和 2 号瓷片外壁 056
3.1.3 曜变残盏内壁 068
3.2 化学组成及元素分布分析 089
3.3 显微拉曼光谱分析 094
3.4 常规及微区 X 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099
3.5 扫描电镜 / 微区组成分析 114
3.6 角分辨反射光谱分析 136
第 4章·“曜变天目”的制作工艺及呈色机理 141
4.1 曜变与黑釉银彩的关系研究 141
4.1.1 密渡桥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残片研究 142
4.1.2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工地采集残片研究 148
4.1.3 研究结论:曜变盏壁的斑核属于黑釉银彩点斑装饰 159
4.2 斑核料的蒸发— 沉积导致膜— 微球复合结构的形成 160
4.3 彩色源自膜— 微球结构与光线作用的叠加效应 162
4.4 微球的面积占比计算 163
4.5 薄膜干涉模拟计算 168
4.6 “曜变天目”的关键制作工艺 172
4.7 何为曜变 173
参考文献 177
附记 179
李伟东,女,研究员,工学博士,2001年7月—2003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任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及应用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专长学科古陶瓷科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0项。曾师从中国著名陶瓷科学家郭景坤院士,中国著名古陶瓷与特种玻璃科学家、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李家治先生。
方肖鸣,1967年生,从事唐宋瓷器及古砚收藏二十余年,2013年10月31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举办个人藏砚展《百砚千姿》,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4年在温州博物馆举办个人砚展,15年在东阳木雕博物馆举办个人砚展,为2016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临安人一天》特展提供五十余件个人展品,2015,5016,2017分别为温州博物馆《东瓯撷珠》,《东瓯聚珍》,《东瓯风雅》《逸味。飘香》提供多件个人藏品。2018参与国家图书馆一一《器用为尚》文房艺术与文人生活特展2016年1月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重现魔幻的光彩一揭开国宝之谜》采访,藏品被2015年出版的《日本美术全集第六卷,《陶说》,《聚美》,《故宫月刊》,《中华文物学会》2013年年刊,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建窑》等刊物采用。荣誉国内唯一半只宋代曜变盏的收藏者,源于对宋瓷文化的钟爱,多年来,方肖鸣一直关注着建盏技艺恢复的进展情况,和业内的许多专家,匠人都成为朋友,自己也掌握了基本烧制技术。五六年前,他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潜心研究烧制曜变盖。经过数千次的试验,曜变盖终于从他的窑中诞生。
网友评论 欢迎您对商品进行评论,表明您对此商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