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茶人典誌>详细信息

陈彬藩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茶圣陆羽就有《茶经》传下。

  正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茶文化,促使其走向世界,1998年,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茶叶专家在纽约聚首,成立了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

  在这次会议上,因十多部茶业专著和在日本推销乌龙茶的成功经历而在茶业界享有盛名的陈彬藩,被全体与会者推选为首届会长。

  陈彬藩19345月出生在福建省长乐县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陈益春是当地知名中医师,酷爱读书,不仅对中医学造诣良深,而且对古代文学和诗歌也很有研究;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家庭妇女,一生勤俭,但乐于资助贫困亲友。父亲常以“诚以待人,勤以攻读,俭以持家,乐以助人,和以处事,忠以报国”教育子女,陈彬藩后来将这六句话命名为“益春家训”作为全家的座右铭。他195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誓言继承陆羽所创立的茶叶科学,弘扬茶文化。

  陈彬藩在四川省农业厅从事茶叶技术工作22年,跑遍100多个产茶县和无数茶场,撰写了《科学种茶》等专著。1976,他调任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后,利用到日本考察的机会对当地的茶叶市场进行了认真调查。1981年,他升任福建省外贸总公司驻日本全权代表,打响了富有戏剧性的中国乌龙茶占领日本市场的贸易大战。

  陈彬藩在日本推销中国乌龙茶的总体战略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他与日本名作家和医学界专家广交朋友,给他们提供茶叶历史资料和乌龙茶样品,促使他们进行茶文化和茶对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并在全国报刊和N.H.K.电视台上发表其研究成果,又将自己的著作《茶经新篇》译成日文出版,为中国乌龙茶在日本的推广鸣锣开道。

  同时,他还以杰出的广告运作推波助澜。当时,与山口百惠齐名的日本著名歌星平古代尔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自己是由于喝了中国乌龙茶而变得更苗条、更漂亮了。一时间,在全日本的妇女中,掀起了一个抢购中国乌龙茶的热潮,乌龙茶的年销售量由数百吨增加到一万吨。陈彬藩从中悟到,商品广告要靠名人效应,但名人不应只限于文艺界,还应该包括政界。1982年,中国副总理王震赴日本参加中日邦交十周年庆典,他在接见陈彬藩时,对陈彬藩的工作加以赞扬和鼓励,并问需要什么支持,陈彬藩说:我给您两箱乌龙茶,请您作为礼品送给日本国家领导人。王震哈哈大笑说:好,那我就当您的义务推销员。两天以后,中国乌龙茶就成为国家级的礼品送到了田中角荣等日本政要手中。乌龙茶由此身价倍增,成了日本市场上的送礼珍品。乌龙茶消费群体的形成和稳固,令陈彬藩出师大捷。

  陈彬藩一直在探索推销中国乌龙茶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他发现,按传统方法喝热茶太费时间,不能适应日本人快速的生活节奏,要普及饮茶,就必须考虑如何把茶由热饮改为冷饮。于是,他和经销商伊藤圆联手,研究生产并推销易拉罐冷饮乌龙茶。他的计划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他们将此称作“离茶经,叛茶道”,说茶几千年来都是用来热饮的,品茗艺术十分讲究,如果搞成冷饮,一罐茶几口就喝光,还有什么艺术可言?陈彬藩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市场决定商品,饮料的冷饮化是大趋势,为热茶所创立的一套品茗艺术,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来保留,但在日常生活中难于普及。不搞茶叶冷饮,最终会失去宝贵的市场。不久,罐装的中国乌龙茶像初生的太阳出现在日本海岛,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升越高。那时起,中国每年销往日本的1500多吨乌龙茶,其中90%都是用作罐装茶原料。以后,日本又生产了既可冷饮又可自然加热的罐装茶,中国福建也成功制成乌龙茶浓缩液销往世界。

  二十年来,中国乌龙茶在日本经久不衰销量甚至超过了可口可乐。当中国人到日本考察访问,看到全国各地的机场车站都设有中国乌龙茶的自动售货机时,无不感到兴奋和骄傲。中国经贸部部长郑拓彬说:中国在日本推销最成功的商品是福建乌龙茶,这是陈彬藩为中国外贸事业作出的一大贡献。日本茶叶界和新闻界也称赞说,陈彬藩是一流的茶叶专家,一流的贸易行家。

  由于在日本推销乌龙茶的业绩,陈彬藩升任福建省驻香港代表处华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因为使华闽公司迅速扭亏为盈,他又于1985年升任福建省副省长兼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后来,又先后担任了中国信托投资公司香港集团副董事长,浙江省政府特任顾问兼香港富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湖南省副省长,中国侨联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务委员等职。1996年,他急流勇退,辞去政坛上的所有领导职务,只保留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名誉教授职务。

  1998年,陈彬藩去美国探亲,因心脏病突发需要进行心脏器官移植手术而一直客居纽约。除了担任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会长,他还是中国旅美科技协会顾问、美中网络集团公司董事长和美国文摘杂志社名誉社长。

  进入新世纪,陈彬藩又完成了两部新著,一部是与国内茶文化专家一起编辑出版的长达250多万字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另一部是与陈杭生合著的英文版《茶的科学与文化》。

  他一如既往地撰写着他的茶叶新篇,他的中国茶文化情结难以割舍。茶,使他不断追求人生完美的境界。

 

    相关著作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